如何促进高中生的课外群文阅读

2020-08-04 07:21游木兰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群文古诗文李白

游木兰

群文阅读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多篇文章或多部作品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活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及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呈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是传统单篇或单部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补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核心素养纳入培养要求,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一要求离不开大量的作品阅读,并在阅读体验中提升审美,而群文阅读正好能实现这些要求。

一、课外群文阅读策略选择

高中生进行群文阅读文本庞杂,议题多样,方法不拘一格,比较内容、主题归纳都成为践行群文阅读的好方法。阅读依靠实践,无论何种方法只要相对有效都可成为开展群文阅读的抓手。有效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提升阅读效果。下面,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来探讨几种有效的群文阅读方法。

1.借助历史线,诗文也开花

在群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因题材广泛无从下手,特别是高中古诗文,是语文的学习重难点,很多学生读懂课内已属不易,何谈课外拓展进行古诗文的群文阅读?因而,古诗文的拓展呈现荒芜之景。

基于此,在高中生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历史线的方式,获得群文阅读的进展。所谓历史线就是按照历史进程,结合历史故事来寻找对应的作品进行阅读拓展。特别是针对许多高中生害怕的古诗文,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后的古诗文群文阅读。

传统古诗文拓展是结合课内必修教学篇目,在课堂进行一定篇章延伸,但是这离群文阅读要求还较远,也有一定限制。为了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教师引导其利用历史线的方式,联系篇章,以期得到更丰富的资源,进行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

如教学李白《蜀道难》时,可拓展的诗篇除《行路难》,还有很多。基于《蜀道难》文本的难度,很多学生没有再进行其他的拓展延伸。此刻,我们可跳出诗歌本身,用历史线的方式来追溯李白的作品,掌握故事,反过来再读诗,学生会更感兴趣。引导学生搜寻李白生平故事,按照诗人生平理出几个重要的坐标:读书漫游,长安三年,出长安再度漫游,身经战乱。顺着坐标,我们找到其中对应的故事,比如他读书漫游离开蜀地,写了著名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长安时期入翰林工作,为皇帝写《清平调词三首》;“力士脱靴”事件后被逐出长安,写了有名的《行路难》;再度漫游流连山水间,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学生可在此坐标下去追寻李白的踪迹,结合历史能更加自觉地进行诗歌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阅读李白诗集,找到历史发展与诗歌之间的关系。

2.巧借朋友圈,文本选取更广阔

当要广泛阅读某个作家作品时,巧妙选取其朋友圈,挖掘作者身边相关的作家作品则能够重新组合新的群文资源。看似风格不同的文章,学生可通过人物关系来理解和联系作品,带着好奇去阅读,这也不失为群文阅读的好方法。

如前文提到的李白,他的朋友圈非常强大,他的铁杆粉丝是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杜甫写李白的《饮中八仙歌》《春日忆李白》是带有粉丝的敬意与崇拜的,他前后写了18首诗歌赠予李白,这些诗歌能让我们更熟悉和了解李白;李白的好友孟浩然,两人相遇成知己,李白写下千古传颂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与李白相遇后,王昌龄写下了《巴陵送李十二》,在王被贬时李白也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当然李白还有很多好友,我们通过这些圈中好友的关系链接,可以轻松地学习很多古诗,了解他们之间的交往故事,也就不难理解诗意了。

通过朋友圈,我们可以画出友情导图,标注事件和所写作品,以此扩大群文阅读,也能深刻了解群文作品内涵。

3.巧联作文手法,群文链接更轻松

帮助学生从写作手法寻找群文阅读突破口,明确任务指向能让学生快速集中阅读相关文章,找出文本特点,熟悉文法,进行更加快速的群文整合。

如指向议论文写作的群文阅读,学习必修三中古文《寡人之于过也》《劝学》时涉及议论文写作中的比喻论证,联系比喻论证的现代文《拿来主义》、选修文本古文篇目《种树郭橐驼传》中比喻论证的用法,突破文本限制,利用作文手法链接文本,把手法作为课外群文阅读的抓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孟子》经典,更加深刻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继而也能轻松读懂其他相似手法的文本,并结合高考议论文进行写作手法的运用与迁移。

二、群文阅读策略的实施效果

1.突破主题限制,议题选择更加开阔自由

以往群文阅读往往是通过比较内容和主题去选择,此方式对选择群文文本更易把握。而利用历史线议题选择面很宽,学生也可自由把握。在高一年级课外读书活动中,可指导学生借助历史线选择群文文本,分别实践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人生轨迹和活动。与往常课堂知人论世不同的是,除了探寻作者活动轨迹和故事,还通过这些故事延伸到了其各阶段的创作活动,解读对应的诗歌作品,再总结分享学习成果,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最大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历史线的探寻,朋友圈的扩展又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通过巧借朋友圈,学生在学某课时,课外延伸其故事,深入挖掘相关作品,集合成群文去探索,思维的触角会伸得更远。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探寻了古代诗人李白、杜甫、苏轼的朋友圈,了解了诸多相关的诗人作品,虽看上去是不同作者的作品,学生却因人物的关联备感兴趣,吸收也快如海绵。其实,只要肯挖掘,才能本着兴趣把阅读面延伸到最宽处。

3.提升思辨能力,迁移运用更加方便快捷

多种方法互为补充,可以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而写作方法的迁移应该是我们阅读的更高目标。学生扩大阅读面,最终是为了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注意写作手法的联系,在文本中理解运用,再回到自己的写作中,是一举两得的方式。前文出现的比喻论证,学生在课内文本中学习过,通过课外群文的阅读训练就能够更加熟悉,再运用于写作中也更得心应手,了解文法是为了解读文意,两者互为补充。

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曾说:“经典作品有一个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我们多读经典,在群文中拓展眼界,留下的是知识的种子,是为未来做准备。多样群文阅读方法指导能让学生自主而有兴趣地阅读,也能自由汲取所需營养,而后发芽破土,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群文古诗文李白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诗仙李白的归宿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