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评价一个人为何会以偏概全

2020-08-04 21:24
新传奇 2020年18期
关键词:被试者圆环面试官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什么是“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常常以偏概全。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

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名为“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作用”。

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對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等。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在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了实验。上课之前,他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他向一个班介绍这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而向另一个班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结果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眼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如何避免“晕轮效应”影响

“晕轮效应”在很多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例如,婚前恋爱时,情侣们总会把对方幻想得非常美好,即使有一些小缺陷,也往往会忽略。然而一旦感情破裂,曾经的美好可能荡然无存,当初的小缺陷则会被无限放大。

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在职场面试中,如果一个面试者着装整洁,行为礼貌得体,又比较符合面试官的偏好,那么可能得到面试官较好的评价,无论他后面的表现如何,面试官可能都会根据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其进行合理化。

在职场上,“晕轮效应”有时会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一个人积极肯干,其他人就会忽略他的一些缺点,认为他是不错的同事。但总体来说,“晕轮效应”是弊大于利。

人际交往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四点:时刻保持理性,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人;看不惯某个人时,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晕轮效应”影响;不要过早地对别人作出评价,尽可能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不要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认可和理解。

(新华网等)

猜你喜欢
被试者圆环面试官
圆环填数
耿 直
应聘
德西效应
巧剪圆环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成语圆环
转动戒指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你没喝完那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