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护理

2020-08-05 01:58杨依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痛性无痛性心电图

杨依婷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在对老年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有75%的患者在动态心电图的检查中存在缺血表现,但在临床症状上无明显表现。这种情况尤其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此症状常常继发更为严重的心肌梗塞导致猝死,在临床检查和护理中常常受到医务人员的忽视,一旦发作,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本文针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进行深入探讨,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66例心脏疾病患者,在患者知情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对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患者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在64±4.25岁之间。按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A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2例,B组出现冠心病以及心绞痛患者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监测分析仪对其采取24小时全天记录临床体征,对于日常给药以及临床指征变化予以记录[1]。

2 结果

2.1 年龄对无痛心肌缺血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增高,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年老体弱相关,见表1。

表1 年龄对无痛心肌缺血的影响

2.2 日常活动对无痛心肌缺血的影响

患者的日常活动一般包括散步、看电视、下棋、交谈、以及上下楼梯等,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般在睡眠时间发作几率较高,而无痛性心肌缺血多在睡眠休息时较为活跃,表明此类疾病倾向于供氧不足所致,参考表2。

2.3 对比无痛性心肌缺血和有痛性心肌缺血的关系

对无痛性心肌缺血和有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全天候检测动态心电图可得到如下结果,见表3。

表3 时间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2.4 心率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无痛性心肌缺血在临床上比较平稳或稍慢于正常人,大约60~70次/min,而有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在临床上心率会明显加快10~18次。这说明了有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原因为机体耗氧量增加,而无痛性心肌缺血主要由于供氧不足所导致,两者的发作诱因取决于机体本身的需氧平衡,所以发作机理并不相同。

2.5 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对于心肌缺血的影响

心电图的S-T段下移后会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症状高于有痛性心肌缺血,而S-T段偏移大于3毫米时,有痛性心肌缺血表现明显。通过研究总结到: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心绞痛的出现有所关联,出现有痛性心肌缺血后S-T段向下偏移较为明显[2],见表4。

表4 S-T段下降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3 讨论

临床上医生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监测,方便直观的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但对无痛性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发生机理仍然是需要继续探索的。临床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对于无痛患者的早期诊断、观察以及护理上有极大的帮助,现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3.1 预防为主,降低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率,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特点进行分析,嘱咐患者睡前吸氧,降低因缺氧导致的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

3.2 增强卫生干预,普及疾病健康教育。无痛性心肌缺血表现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病人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卫生以及饮食的健康教育,给予患者一个疾病的正确认识。

3.3 针对病因,提高临床检测水平。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低下,护理工作的展开应围绕病情观察,确保及时发现,及早治疗[3]。

猜你喜欢
痛性无痛性心电图
中老年男性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怪病——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研究进展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警惕善于伪装的肿瘤无痛性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