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线下,我们可以向线上教学学什么

2020-08-06 14:25杨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6期
关键词:线下老师孩子

杨静

线上教学已经开展了两个多月,所有人都在努力适应这种被打破了平衡的生态,并积极地做出调整和改变,这其中,哪些积极的尝试能够在复课之后给我们带来启发和帮助?

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心态的巨大差异

镜头一:

“某某同学,认真听讲啊!”

“又在发呆!你在想什么呢?站起来清醒一下吧!”

“身坐正,头抬起。眼睛看黑板……”

镜头二:

“孩子们,我们接下来要进行花式点名了,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今天用飞花令的方式……”

“孩子们,老师的红包准备好喽,看谁是今天的幸运儿,说不定今天‘免写作业的就是你哦,抽中幸运红包的同学还有机会‘做老师的小助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线上教学,我们和孩子隔着屏幕,彼此看不清,摸不着,没有办法通过我们以往的方式来督促学生听课学习,没有办法在谁讲小话的情况下请全班同学静坐5分钟,更没有办法通过眼神交流来提醒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因此,我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们把课堂变得有趣,通过飞花令点名,收拢孩子们的心;用抽红包作为奖励,激励他们做得更好……这些事情看起来很费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孩子们的“发动机”被激活,学习效率就自然提高。

而在线下,虽然有很多老师在不断探索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我们还是会更习惯于用自己的威严来掌控课堂,而很难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琢磨教学环节的优化上。当孩子不听讲,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习惯不好,这孩子学习不认真,他需要提醒,需要惩戒,他令我生气。于是,我们把精力花在制定课堂规则、管理课堂纪律上,却一不小心忘记了学习的本质——人的天性是爱学习的,除非我们把学习过程变得不再快乐。

因此,学校复课之后,我们应该向线上教学学习,改变“掌控思维”,把更多精力花在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

自主学习才是未来学习的主打歌

镜头三:

新授课上,老师侃侃而谈,学生正襟危坐,认真倾听。“你们听明白了吗?”“我说清楚了吗?”“还有疑问吗?”“那你来说一说。”“谁能重复他的话?”“谁能为刚才发言的同学点评?”“谁有质疑或补充?”

“接下来小组讨论。给大家充足的时间,每个人都在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想法?哪个小组有补充?哪个小组需要对话?”叮铃铃,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一节课又结束了,还有好多小组没有机会发言,这个内容还没学完呢!

镜头四:

“孩子们,今天学习‘圆柱圆锥,昨天要求大家自学过,今天老师要出题检测大家。请大家独立完成。如果有问题的,请及时联系老师……”

“昨天批改大家的作业,发现这两个题错误率较高,为此老师录制了一个小视频请大家观看,把这个部分弄懂,如果还有问题,请私下联系,老师一会儿会出错题练习,举一反三,让大家更加熟练……”

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线下学习,一个知识点,老师渴望在一堂课上每个孩子都能弄懂,都能搞明白,于是反复提问,反复讲解,一节课时间大部分都在老师的讲解中度过。

课堂中我们还会安排小组合作,这是促进学习的好方法,毋庸置疑。但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受合作的形式和过程影响,一节课的时间匆匆溜走,教学内容常常学不完,耽误了学习进度,至于这个内容是不是一定需要合作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真正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把知识弄懂,却是个大大的问号。

然而,孩子们在家学习,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们仍然不放心,可是我们没有机会从头讲到尾,因为有时候你讲得多了,网络那端却沉默了,甚至可能早就没有人影儿了;我们仍然不放心,希望孩子们通过合作达到互相帮助的效果,然而,线上的合作并不容易,受到技术以及孩子自觉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比线下更低效。

这对教师而言是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线上教学,不是把线下的方法复制到线上,而是要看到线上教学独特的魅力。反反复复地讲解,或是过程冗长的合作学习,都不是线上教学的主打歌。它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自学。而对于孩子的终生发展来说,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过程。自学能力是真正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在学校的线下教学里,我们也提倡自学,可是往往流于形式。然而,现在线上学习只能靠自学,当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却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寻求帮助,无论是询问同学、父母,还是请教老师,都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此时,教师应该从之前滔滔不绝的课堂讲解,以及不明所以的合作学习中抽身出来,多花心思,去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个多月的线上教学让我们得到启发:即便以后回到线下教学,我们也更应该看重并支持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行为的发展。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哪怕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和适当的帮助下,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教,他们也可以靠自己学习知识。老师只是在必要时为他们打开锦囊、提点思路、布置任务,告诉他们“我们要到哪里去”“可以怎样去”,剩下的路由孩子们自己去走。

相信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自己占用课堂的时间,不过分夸大合作学习的力量,这是我从线上教学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大数据教学的核心不仅仅是技术

提到大数据,我们的眼前会浮现一台台电脑、一串串数字、闪动的图标、花花绿绿的统计图……所以,當我们提到大数据教学,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我们没有这技术;我们没有资金投入购买这样的设备;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高科技”……然而,大数据教学就仅仅意味着要掌握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手段吗?

正如前面镜头四中所描述的那样:老师收集孩子们的作业,找出错误率高的地方,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重点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再通过出错题练习举一反三,让孩子们突破这个难关。在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像这样的知识难点是完全可以突破的,而且能让孩子们掌握得十分扎实。这就是大数据教学。大数据教学其实是一种意识,它教我们不要过于依赖经验,不要有太多的“我觉得”“我认为”,而是去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目前线上教学的状态中,老师们甚至要去记录、整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为要保护孩子们的视力,我们不可能像线下教学那样布置大量练习,用题海战术来学习,只能少而精。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找到最适合孩子们的、最能帮助他们有效学习的作业,所以必须收集孩子们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大部分孩子的易错点以及每一个孩子特殊的易错点。只有这样,才能在隔着屏幕的情况下,帮助每一个孩子真正落实他的学习。

大数据的核心是整理、分析、预测、控制。重点并不是我们拥有了多少数据,而是我们拿数据去做了什么。没有数据,就没有个性化教学。而大数据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它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够提升我们教学能力的指导原则。

思维模式不变,再好的技术也是枉然

镜头五:

早读时间,A班老师布置孩子们朗读课文14 、15课。为了保证早读效果,老师通过会议软件,让全班孩子连线,所有人都在镜头下认认真真地朗读,老师盯着电脑屏幕,鼠标一划,孩子的模样尽收眼底,谁没有认真读,一眼就能看到。

镜头六:

同样的早读时间,B班老师布置孩子们朗读14、15课。她通过一个微信小程序给孩子们布置了这个朗读任务,程序会为孩子们的朗读打分。老师通过自己事先的反复测试发现,只要读得通顺流畅,分数就不低于85,于是将85分定为任务的合格标准。之后,老师便去忙自己的事儿了。半小时后,老师打开微信小程序,全班40个孩子的朗读成绩一目了然。有三位同学没有达到85分,老师点开这三位同学的朗读录音认真倾听,发现了读错的和没有读好的地方,便迅速反馈给孩子。而85分以上的,老师心中清楚,这些孩子的朗读已经合格,无须一一查验。第2天老师再布置14、15课朗读,鼓励孩子们挑战90分。同样的过程,半小时以后,老师再打开微信小程序,全班大部分孩子都达到了90分以上,朗读做到了流畅熟练!

老师的微信上收到了家长的反馈:“太好了,这个小程序让孩子们对朗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绩不理想时,他会反复练习,挑战自己……”

大数据教学是一种意识,让教师运用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同时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如果教师的思维方式没有转变过来,即便是在教学中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大家也仍然会用旧的思维去做事,从而忽略掉技术带来的真正便利。

就像镜头五中,如果教师的线上教学仍然用监控的方式来监督孩子们的早读,师生必然都会身心疲累。而反过来看,如果我们今后的线下教学能够像B班老师那样运用适合的技术和媒介,一方面使自己和孩子们都轻松,另一方面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何乐而不为?

技术改变教学生态,这明显已经是我们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拥抱技术,寻找技术,甚至创造技术,使之改变我们的教学过程,破除传统的监控思维,避免孩子为了“做给你看”而“出工不出力”,从而养成“用身体的勤奋代替大脑的懒惰”的不良习惯。

2020年,這是历史上最长的寒假,这漫长的假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生态。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只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却不曾得到收获与感悟,那这个过程便是白白经历了。我们需要从中反思,梳理出一些能够为线下教学带来启示、提供思路的细节与关键点。复课之后,我们不应该紧抓孩子不放,榨干他们的时间,用老套路弥补线上学习中所谓的学习漏洞,而应该延续线上教学那些比较有效、有价值的做法为线下教学所用,这才是这次史上最长寒假最有价值的地方!

责任编辑/潘静娴

猜你喜欢
线下老师孩子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六·一放假么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