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线上教学的下半场

2020-08-06 14:25李军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6期
关键词:微课作业资源

李军荣

为确立学校线上教学下半场的整改策略,近期,笔者参加了几场“先行课+线上教研”的集体备课活动,听了40多位一线语文、数学教师介绍的教学经验与困惑,感受到了思维碰撞的火花。现在的教研不再是往日的纸上谈兵、好话连篇,因为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老师们都是直指问题。如,平台怎么操作与优化、师生互动如何管理、资源的选用与修订要注意什么问题、重难点采用何种方法来突破等。他们坚持从“实际、实践、实效”出发,发出了最接地气的声音,将现状分析透彻求“助力”,将做法和盘托出谈“改变”,将效果追求到底达“增效”。

助力,力从何来?

来自家长。老师们介绍的经验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我有一个得力的家长群”。的确,家长协助线上教学要摆在第一位。众所周知,孩子们年龄小,自我管控能力差,设备设施操作有难度,没有家长的参与、督促,线上教学将会更加艰难。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家长在整个线上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的当群主,负责班级事务的处理;有的建平台,指导不会操作的家长;有的做顾问,帮助老师提升技术;有的担督学,检查小组学习的状态……因此,家校沟通仍然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做好的工作,该开的家长会、该进行的优秀家长评选、该落实的线上家访需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家庭是最好的课堂,家长是最好的老師。要培养出好学生,首先得带出好家长。

来自同伴。网上资源非常丰富,但真正适合教学实际的好资源却少之又少。如何解决这一困难呢?笔者认为要加强同伴互助。老师们在汇报中多次提到的自己制作“手机小视频”突破难点、“动画小视频”提高兴趣、“补充小知识”拓宽视野等,都是好资源。遗憾的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在尝试。因此,我们除了接受信息室推荐的资源库以外,还要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分工负责选择优秀资源、自创合适资源,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面,营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共享氛围。

来自技术。技术指的是三个方面,即定资源、选平台、学操作。最初的线上教学,老师们都是借鉴教研组推荐的微课,借助平时建立的QQ家校群开展线上教学。随着线上教学的推进,各类免费资源蜂拥而至,各类免费平台五花八门,各项迎合市场需求的功能日新月异。老师们眼花缭乱,究竟怎么选?怎么操作?学校的技术专家和一线的技术骨干对于平台问题进行了研究,反复比较后得出了结论,各类平台都有优缺点。不管是QQ屏幕分享、钉钉,还是腾讯课堂,实施起来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适合的、有效的就是最好的,学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运行要稳定、功能要齐全、注册进入要简洁、操作要便捷。因此,老师在选择平台时,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借助合适的平台,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不能盲目跟风。对于资源与操作的问题,线上专题培训迫在眉睫,如微课的制作、平台的使用、作业的批改等,都可以进行专题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技术跟上了,就向“省时高效”跨了一大步。

改变,从何改起?

从教的方式开始改。这里的“改”不是改变,而是改善。学校线上教学最初的基本模式是“推送微课+语音”或“文字讲解+作业反馈”。随着研究的深入,老师们发现上课时间的延长与一成不变的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老师们中不乏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探索者,他们不断摸索、改进,总结出了非常有效的“三合为一”直播教学模式,即“微课推送+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这种模式是在教学中借助暂停键,分段播放微课+教师穿插讲授点拨+师生互动答疑。这种模式有现场感和实效度,不管采用什么直播平台都可以操作,效果明显。这种模式虽然隔着屏幕但可以看到老师和同学,对于学生有吸引力,家长也认可,值得融入线上课堂。

从导的方向开始改。在线上教学的五环节中到底要重视哪些环节问题,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学校老师多采用“前置性学习、推送微课、精讲知识点、布置作业、批改与反馈”五个环节,大家达成的共识是:如果不能及时实现师生互动,那么就要重视首尾两端的引导。“首”是指前置性学习,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老师要花心思做好作业设计,及时回收学生的作业以了解学情,为精讲做好准备,只有这样老师的讲解才更具针对性。“尾”是指作业批改和反馈,这个环节是判断新学内容是否做到“堂堂清、日日清”的重要依据。因此,参与率和正确率的反馈尤其要进行督促与分析。

从学的方法开始改。学生怎么学?最初的想法是一种理想状态,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完美状态:“接收资源,自主学习”→“疑难问题,互助交流”→“做好准备,在线质疑”→“梳理笔记,完成作业并提交”。然而,在实践中要达到这种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生接受资源自主学习,根据前置性作业先学起来,面临着老师的指导弱化、家长的陪伴缺失、孩子的学习能力仍待提高等困难;“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家长和老师都知道其重要性,但都不给机会、不给时间,都没有耐心等待。长此以往,孩子渐渐没有了“疑”的习惯,出现了问题不敢提,也不知道怎么提问题了,“还是听老师讲吧!”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式。面对这种现状,学校和老师要找准切入点,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始,坚持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推送,力争让孩子们先学起来。要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有坚持才会有奇迹。

增效,从哪着手?

取舍教材。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曾想过:讲得多就一定学得多吗?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大多都是不放心的,如果该讲的还没有讲、该反馈的还没有反馈,那是万万不能下课的。在听过的直播课中,出现了时长达到1个小时的情况。这个时长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他们不具备长久而专注的注意力,再精彩的课堂也会呈现“费时低效”的局面,何况对孩子的视力也有影响。怎么办?这就需要弄清楚常规教学和线上教学的联系和区别,即使是直播两者也是不能等同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备课要围绕目标、紧扣习题、抓牢训练元素,精读精讲精练,合理取舍教材,取阅读拓展的妙处,舍繁琐细碎的枝节。

分类辅导。当前,家长复工复产给线上教学带来了挑战。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没有家长的督促不能按时上线,只有一部手机的家庭学生没有学习工具,学生的作业完成量大打折扣,等等。面对这些情况,老师们纷纷想出了妙招,将分类辅导引入学习管理。分类建群:分白天学习和晚上学习两个梯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类施策;相邻为组:住的较近的孩子可以组成一组,聘请家长志愿者管理;互帮互助:传统的“一帮一、一对红”在线上同样适用。只有这样,特殊群体学生的线上学习才能取得实效,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评价激励。当前师生无法实现面对面交流,很多激励形式如眼神传递式表扬、肢体接触式鼓励等都不能采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的持续性、稳定性、向好性,评价功能不容忽视,评价方式有待传承与创新。优秀作业展这一传统方式屡试有效;大力提倡美篇推送这一创新形式;及时评价与定期评价有机结合;电子奖状与云端颁奖同步推进;学生评优与家长评优齐头并进;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辅相成。

当线上教学遇到困难时,我们都期盼专家的指导。其实,“专家”往往就在身边。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让我们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在实践中得真知,在思考中得良策,在分享中得启发,在改进中得发展。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微课作业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