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

2020-08-06 14:25汪秀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6期
关键词:静息牛顿小明

汪秀

回想我的教师生涯,前八年在公办学校,教过语文、数学、音乐,面对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即使考试成绩不怎么好,但在我的音乐课上,个个都是人才。

中间十年,在民办学校,担任过学校不同的管理工作,更多时候是担任班主任。十年间,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小孩,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家长,庆幸的是班上所有的家长都对我都很和气,也很支持我的工作。总结这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家长对我的支持无外乎是因为:我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

二十年后,我又一次走进公办学校,在这里,我见到了更多不一样的孩子。

小超,我们用一周的时间教他认识7个生字,到最后他也没有学会;小奥,每天都叫着要跳楼,时不时把老师吓得哭,他自个儿却没事似的玩。

一个班里只要有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让我们的年轻老师束手无策,有时,老师会无助地说:“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我真的想放弃了……”

直到遇见小明和他妈妈,我才懂得什么叫“不放弃”。

小明存在智力缺陷,开学初入户调查时有老师反映这个孩子的特殊情况,同时也反馈孩子的家里布置得特别温馨,在家里,居然有孩子的学习区、运动区、游戏区。我想,这位妈妈一定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妈妈。

上学后,因为班主任实在没有精力在管理好五十多个孩子的同时照顾好这个特殊的孩子,正好妈妈申请来校陪读,班主任就答应了。与其说是陪读,不如说班上多了一个大学生:老师说静息,这位妈妈做静息,并示意孩子也静息;老师布置写作业的任务,这位妈妈就和孩子们一起写作业。总之,她就是按老师的要求做到最好,为自己的儿子做好示范。

在妈妈的努力下,儿子的成绩一直很稳定,英语成绩还特别好。

所以,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五年前,小言就是带着“多动症”的标签来到我面前的。

我第一次见到小言时,小言正一个人在饮水机旁接水,其他孩子都在做常规口令训练。当他接完水后,径直走到窗帘背后,一个人玩起了窗帘。

我走过去问他:“刚才在教室,你为什么没有参与你们组的活动?”

“我没有工具。”

“老师可以借你工具,你愿意加入大家吗?”

“当然愿意!”

没一会儿工夫,他就做了自己在小组内的姓名牌。做完后,我建议他将地上的边角料清扫干净,他都一一照做了。后来,又给了他一本书,他就一个人在那安安静静地看书,直到下课。

有了第一次接触,我觉得这小家伙还是可以改变的。于是,我让我们办公室的几位老师轮流着来“改变”他。首先上场的潘老师,是拿小言上体育课时推倒别人“说事”的,当然,他是很严肃的那种。后来,在餐厅,在操场,都有潘老师“严肃”的表现。果然,小言在潘老师面前也“老实”了很多——至少站得稳了。后来,易老师又变换了一副“慈爱”的面孔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扬了小言,理由是小言把散落在地的篮球捡到框子里去了,值得大家学习。

有一天,小言向我打听“牛顿老师在不在学校。”(带“牛顿校本课程”的老师被孩子们称为”牛顿老师),就在我拉着小言准备推开牛顿老师门的那瞬间,我身上的静电把小言电了一下,他笑着说:“你带静电了吧,快在这墙上摸摸就没电了。”

“真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我试过了,再说了初中物理书上也讲了。”

天啦!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竟然了解初中八年级的物理知识!谁知道未来他会不会是第二个牛顿呢?

回想起这些孩子,这些事情,只有一种感受:我们不应在我们自认为没有办法的时候轻易否定一个孩子,也不要因为一件事或一个现象而简单粗暴地对待一个孩子,也许你看到的只是这个孩子的冰山一角,他真正的潜能隐藏在冰山下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发掘。

(作者系鄭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副校长)

猜你喜欢
静息牛顿小明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小明照相
牛顿忘食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风中的牛顿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
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