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教育”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2020-08-06 14:51王永峰张兵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美术教学

王永峰 张兵涛

摘 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换位教育”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学生所能理解的授课形式与学习方法。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知教师之所望,教师知学生之所想,需要教师在实践更多地思考与付出,求新求变,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而以“换位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新思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与时代接轨,利用新型教育技术创新教学形式,进而对现有的美术教育方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换位教育;美术教学;教学形式;视知觉

一、融入“换位教育”理念的现代美术教育

(一)美术教育中“换位教育”出现的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美术教育条件、资源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美术教学存在局限性,进而要求教师需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但即使如此,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解仍停留在依靠书本、画册等二维方式的阶段。现代美术教育享受了信息技术革命的丰硕成果,软件、硬件全面升级,可谓质的飞跃。美术是极其依赖视觉的学科,投影技术、互联网等的普及,使学生“看遍世界”成为可能。

现代美术教学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为现代美术教育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美术教师能力的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课件产生依赖性,教学中缺少人性化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致使一些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恰恰反映看其没有换位思考。早期儒家思想著作《论语》中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换位”的思想已趋于成熟。

美术是参与、互动、交流占比极大的学科,其存在的特性决定了“换位”模式的不可或缺。“换位”教育之核心在于换位思考,即教师以学生的立场,分析教学模式及走向,以求教学效果最优化。因此,教师不可仅以授课为目标,亦不可舍本逐末——教学之“本”为学生,其“末”乃教师。不仅如此,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此师者之根本。

(二)“换位教育”原则在美术教学形式上的表现与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换位教育”原则的落实、应用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依靠视觉观感开展教学的美术学科而言,多媒体课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其中极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幻灯片的实际观看效果,如常见的字号偏小、配色模糊问题,致使学生很难清晰迅速地提取接收课件上的信息,直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最终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在设计课件时,文字与背景、图片与背景,要保持相对较强的对比度。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不能顾及学生主观感受,在一定意义上违背了“换位教育”理念,也反映了部分教师欠缺细节处理能力和相对充分的课前准备。

部分教师重视课件内容结构,却轻视了课件本身的视觉效果。由于美术教材能提供的素材非常有限,现代美术教育中,教师、学生对于硬件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渐升高。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当从多方面考量,小到观看效果,大到内容设计,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切不可过于主观。就视觉效果较差这一问题而言,教师不妨课前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再做出相应调试,这样就能将“换位”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换位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反思

“换位教育”对于美术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安排与结构处理亦有非比寻常的作用。

有实例为证,《捣练图》一课中,个别教师设置了“《捣练图》的构图透视方法是什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对于没有经过系统美术理论学习的中学生而言有些难。“中国画普遍为散点透视的构图”这一知识点应当以教师介绍透视、构图的定义为基本前提,加以西方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为补充,再渐进启发学生区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最终学生经过个人学习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这样的美术学习思维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遵循换位思考的原则。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对教师设置问题的合理性、恰当性提出严格要求。另外,从生理与心理的生长周期而言,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方式还处在相对较低、不成熟的水平。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型,社会实践经验的匮乏,思维方式的单一,各学科知识串联性低等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和教师大不相同。

问题设计切忌过于专业,过于复杂,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层层递进才是比较正确的方式。先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或知识,然后递进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加以变通,最终独立解决问题,如此才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填鸭式”教育是不合理不健康的,也没有思考学生的立场,而是教师以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强行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注定效果不理想。

二、以“换位教育”为原则的“三位一体”

美术教育主体

(一)复杂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三位一体”美术教育状况

20世纪中国教育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导致学生、家长甚至个别教师忽视了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畸形的教育架构必然会导致学生作为自然人的主体发展失衡。在美术教育、艺术鉴赏能力严重缺失的恶性循环下,国家的文化实力也被逐渐削弱。

新时代,国家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从长远来说,整个社会将进入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受教育者鉴赏美的水平的提升,将会直接拉动艺术文化的消费,文化消费刺激文化生产,文化生产满足文化消费,最终经济发展又反哺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

此外,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要依靠美术教师的单向传授,更需要家长的影响、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因此,想做好美育培养工作,就需要充分运用“换位教育”的思维方法。

(二)开创以“换位”为教学原则的现代学校美术教育

对教师而言,进行美育培养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切不可急于求成。单纯将美育作为教学任务来看待过于狭隘,对于学生而言同样是不公平的。这种教学方式仅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識维系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鉴赏能力等综合素质水平出发,使学生了解广义的美术,不再纯粹将美术当作一个科目,更将其当作杂糅科学、文化的载体。这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构建以“换位”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家庭美术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美育培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普及美术知识是教师的义务教学任务,那么对于家长而言,引导孩子感受美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回到家庭之中,学生、家长的社会属性已然褪去,重新被赋予子女、父母的角色,这是学校教育无法触及的盲区。因此,家长能否做到“换位”,以“亦师亦友亦亲”的形象来弥补学校美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发现美、审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举足轻重。

(四)贯彻以“换位”为文化理念的现代社会美术教育

最后也是相当有分量的一环就是社会因素。我们通常将美过于抽象化、概念化,其实不然,形形色色的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美、表现美,它区别于学校教学、家庭教育,以间接的、分散的、具体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的主观审美与客观鉴赏能力。中国当代主流美学不能否认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艺术存在和被继承中所表现出来的合理性,但若全盘肯定中国古代艺术成就,而固步自封地否决西方美术及现代美术的成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不会如此厚重了。现代审美观念既没有否认传统艺术文化之美,也借鉴汲取现代艺术之美。造成这种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在不断革新。

社会责任在客观上要求传递美的媒介需要“换位”。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考察接受美的对象主体结构。其次,考量此类审美的合理性,要充分“换位”,从需求出发来创造美,才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舍本逐末,粗暴地让社会接受不符合主流的审美。

在学生接受美术教育以及自身成长过程中,美育不仅具有培养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促进个体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深远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思维、素养、眼界、意志和性格。正因为“换位”的思想原则与教学方式具有可行性、高效性、直接性作用,其在美术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语

在新时代中,文化实力也十分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在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要求思求变。对于美术教学,软件与硬件设备要大规模普及,教育是国家的根本,美术教育也不容忽视。新时代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借鉴、汲取西方美术教育中适用于我国美术教育现状的理念与思想,同时对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挖可利用的美术教育思想与美术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崇娥.教育,需要换位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5-04-08.

[2]霍会军.浅谈美术教育的重要性[J].俪人:教师,2015(3).

[3]李志涛.美术教育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9(29).

[4]张林燕.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J].美术向导,2006(3).

[5]刘倩.“换位思考”在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6]李葶.大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創新性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5(12).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美术教学
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探讨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