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在高层建筑加固纠倾中的作用

2020-08-07 06:30李其成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2期
关键词:测点土体速率

李其成

(常州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越多建造高层、超高层建筑,因不同地质、土质,结构造型的悬殊,往往会给高层建筑带来一定的工程问题,其中建筑倾斜是最为明显和严重的,而过大的建筑倾斜势必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1]。而对于高层建筑的工程问题,直接进行拆除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纠倾加固技术将是最为经济和安全的补救措施[2]。而对于高层建筑的加固纠倾施工涉及建筑本身施工构造、地基土体、桩基承载力、后期控沉等方面[3]。一般而言,高层加固纠倾施工是一个复杂、不确定误差的过程,如何保证纠倾按照预定的设计目标进行,不会过倾或者未达预期,这就需要纠倾全过程中进行施工监控[4]。施工监控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数据采集,即监测;②数据分析处理,即控制,通过监测与控制有效结合,实时监测施工安全,识别、调整(纠偏)施工误差或施工速率,并预测下阶段施工目标,最终实现建筑加固纠偏“线性、安全、稳定”的完成。因此,施工监控是高层建筑加固纠倾中必要的保证措施。

1 工程实例

1.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江苏某地实际高层框架结构19#楼加固纠倾工程为依托,进行施工过程全阶段的施工监测。具体工程概况如下:

19#为地下一层、地上19 层的高层住宅,建筑主体采用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片筏管桩基础。我方于楼体加固前进场观测,实时监测19#的整体沉降和倾斜趋势,其观测点布置如图1 所示。

图1 加固纠倾结构观测点布置

1.2 主要倾斜原因分析

依据前期相关设计资料及实地勘察报告,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

(1)客观上,建设场地软弱和地处深厚软土地基,场地条件和地基性状极为软弱,基础整体沉降大。

(2)桩基设计不合理是主要原因。

(3)设计对高位填土的单侧作用的不利影响估计不足,未采取必要的对应措施导致横向位移。

1.3 加固纠倾目标

根据本结构现阶段的倾斜程度和工程现状,先暂实施南北向单项纠倾微调,东西向不做纠倾,最终将外墙主控角垂直度控制在0.6~1.0‰以内,补桩竣工起算至稳定最终沉降量控制在≤60mm。

2 数据分析

2.1 沉降监测

19#楼加固纠倾全过程各测点沉降数据如图2、图3 所示。

由图2、3 可知,19#楼在地基补桩前各测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6.47mm(-为下沉,下同),南北侧差异沉降量最大达到-3.81mm,补桩期间最大累计沉降达到-20mm,差异沉降量在-15mm,取土期间最大累计达到-45mm,南北差异沉降量在25mm 左右。分析沉降数据来看,19#在自然状态下正缓慢向南侧倾斜,补桩期间南侧沉降速率表现为“平缓-加剧-减缓”的趋势,均加大了倾斜趋势。

取土期间,南北侧差异沉降速率基本稳定在0.2-0.4mm/d。纠倾速率较纠倾原目标来看,速率偏低,而且南侧拖带沉降也较大,对19#整体的下沉量有较大影响,减缓了整体纠倾进度。

由最后 100d 的沉降数据,19# 各测点的沉降速率在-0.011~-0.038mm/d,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满足“当最后100d 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 时,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纠倾稳定工作基本达到预期。

图2 19#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

图3 19#南北对应测点差异沉降量-时间曲线

2.2 垂直度监测

比较垂直度在加固纠倾全过程中的主要施工阶段的观测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19#南北向垂直度观测结果表

由表1 来看,从初测到取土纠倾开始,19#各测边的偏移量均呈增大趋势,其垂直度增大量最大达到了0.24‰。取土结束后,19#楼整体倾斜量均在35~42mm 之间,满足纠倾垂直度目标0.6~1.0‰之间,基本达到纠倾目标。而由取土期间的回倾量来计算差异沉降量,回倾量在在50~70mm,换算的差异沉降量在15~23mm 之间,基本与沉降观测的差异沉降相一致,19#整体回倾效果基本达到预期。

综合沉降、垂直度观测成果,补桩期间,19#主体结构沉降偏大,虽累计沉降量在补桩期间小于预定目标≤15mm,但南侧补桩控沉效果并不理想,导致19#南侧沉降相对偏大,导致19#主体垂直度进一步增大,补桩期间产生的倾斜量在后续取土回倾计算中应考虑进去。后续南侧取土控沉效果也不佳,产生了大量的拖带沉降。可能原因是北侧取土对南侧地基土体扰动太大,造成南侧深层土体应力重分布,对桩基摩阻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后期加固单位针对南侧沉降大的趋势,对南侧进行预备桩补桩作业。

3 结论

(1)由前期观测结果,19#在纠偏前存在一定的差异沉降,19#南侧和东侧沉降大,结构主体倾斜加大,将影响后续的正常施工和使用。

(2)在采用地基竖向应力和桩侧向应力解除整体迫降法进行取土纠偏后,19#南北侧倾斜均回倾到1‰以下,其总体沉降量也在控制范围,自封桩封孔后,沉降也趋于稳定,从而可知本次纠偏加固工程是可行而有效的。

(3)在取土期间,土体扰动大,地基土体不断应力重分布,施工监控可以及时反映建筑物纠倾态势,指导施工,并以此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式。保证施工达到施工纠偏预期效果。

4 不足及展望

(1)19#楼本身东西侧倾斜已经向东,但在南北纠倾过程中,东倾加剧,考虑到19#和西侧20#地下室地基筏板相联,后期若要东西纠倾就显得较为困难。

(2)19#楼东南侧控沉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东南侧结构异形,取土控制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是东南侧前后补桩时间延长太长,土体应力不断重分布,影响了结构东南侧的沉降稳定。

猜你喜欢
测点土体速率
不同形式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及特性研究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某废钢渣车间落锤冲击振动特性研究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气管道与土体耦合作用机理
速度和速率有什么不同
土体参数对多级均质边坡滑动面的影响
动量轮诊断测点配置与资源占用度成本评价
莲心超微粉碎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