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强夯法施工技术在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2020-08-07 06:30王成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2期
关键词:夯法软土压实

王成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设计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00)

0 前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与需求,为促使公路平稳运行,其路基建设质量极为重要。在道路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需加大对路基加固的重视度,降低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避免工程寿命的缩短。在处理道路软土路基的过程中,强夯法施工技术应用广泛,且施工流程也极为便利,其耗材量也不高,可使用该技术开展道路工程建设。

1 强夯法施工技术的优势

在采用强夯法施工技术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时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其施工机械简单易操作,施工工艺也并不复杂,在对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后,其加固效果较好,可将该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与此同时,相较于其他施工技术,强夯法的施工周期较短,其工程造价也较低。在过去的道路工程建设中,通常都会在碎石地基或砂性土中应用强夯法,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造与应用后,其已应用在多种道路工程建设中,针对不良土质的改造工作,也成为其施工中的重要工作。

2 软土路基变形的特点

当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解决或控制其内部软基,在开展实际工作时需将软土路基变形的优势找到并弄清,在此过程中其软土具备多重特点:①其变形量较大,当压缩量处在稳定状态时需较长周期,由于自流的方法无法将水分排净,因而也会影响到其侧向的变形量;②由于孔隙内部水分的流动性较差,降低其透水性,土壤饱和以后在荷载作用下会影响其内部水分的排除,也会使软土变形的现象愈发明显,增加了变形的持续时间;③相较于普通土体,软土的侧向变形极为明显,受软土质量影响,降低道路工程的稳定性[1]。

3 在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运用强夯法施工技术的具体步骤

3.1 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原则

为改善当前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施工人员需采用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开展贵阳市道路建设前,其需坚持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原则。

一方面,在进行路基设计前,施工人员需坚持多项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在开设新建路段时应将其建筑宅基与表面垃圾土清除,同时,在挖置沟槽后需将其压实回填,各个路堤的使用材料应达到施工规范要求。此外,在主线下穿或桥头填土时,其路基段应合理设立挡土墙,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坡面防护,从而起到降低占地,维护路容美观、路基稳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进行道路软土路基设计时,需采用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在开展填方路基的过程中,由于贵阳市道路工程的填方路段多,其填方高度较高,可选择级配较高的砂类土当作填料,其粒径的最大数值需在150mm 以下。在具体开展时,若地下水对路堤稳定造成影响,施工人员需在路堤底部填满渗水性较好的材料,或采用拦截引排的方式进行补救。当路床与路面的总厚度超过路基填土高度时,需将地基的表层土壤挖出并按照分层的方法进行压实回填,其回填深度需与重型汽车荷载的工作区深度相似。而在进行挖方路基的施工时,其主要作用在木表河沿线附近,依照道路工程的地质情况科学选择坡率,通常来讲,坡积状或残积状岩层为全风化形式,其挖方边坡的比率为1:1;若某岩层的风化度较强,其比率为0.75:1;中等形式的风化岩层比率在0.75~0.5:1;而微风或弱风化的岩层,其挖方边坡的比率在 0.5~0.3:1[2]。

3.2 施工流程

在进行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时,强夯法施工技术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在施工前应准备数据精准、运行稳定的设备,其主要包含全站仪、水准仪、起重机、推土设备、重锤及龙门支架等。在进行实际操作时,起重机顶部的挂钩可挂置重锤,当其与路基土壤层的距离在15m 以内时,可借助卷扬机钢绳将其稳定,并执行下落工序,开展路基夯实工作。

一般来讲,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流程需遵循以下步骤,如图1 所示:①在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需将多种设备运送至施工现场,并即时开展检测工作,当其每项指标与性能都属正常时可能进行道路施工,同时,工作人员也应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避免其影响工程建设质量;②施工人员需开展相关测量工作,比如,借助水准仪与全站仪测量该场地的高程,将夯实位置明确标出,再将夯实位置与重锤对齐;③运行起重机并将重锤下放,利用其冲击力将土壤夯实,待其夯实工作完成后,重锤需仍停留在土壤上,待一段时间后,针对场地高程可通过水准仪与全站仪进行二次测量,确定其具体高度;④当施工人员完成夯实工序后,应立即将夯坑填平,在测量高程时,应依照工程具体状况,详细记录高程数据,并保证该数据的可靠性与精准度,可为日后测量人员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图1 强夯施工流程

此外,施工人员在开展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注意多项强夯法的使用规范。具体来说,在吊车的选择上,应保证吊车的稳定性,避免其在施工时因个体质量问题而发生安全隐患或事故,其起重机需自重性较大,其夯锤的重量需在100t 上下。同时,在进行强夯施工以前,施工人员需开展钻探施工,在更为详细地了解了该地实际状况后才可实行夯击施工,其采用的风钻应带有气眼。为保障道路软土的承载力,需应用合理的防水措施,防止因雨水浸泡而影响道路软土质量,若某土层含水量较高,则不宜选用强夯施工。

3.3 开展质量检测

当道路软土路基夯实工程完成后,管理人员应实行严格的工程质量检测。首先,施工人员需测试该工程的土壤的压实情况,确定压实度,在测量前在土壤的600~1000m2处设置3 点,再从夯实后的土壤面上选择部分土壤作为样本,该土壤深度可在60~110cm 处,从而比较出土壤的密实度。其次,在检测完成以后,将之前夯实过的部分再次挖开,并开展二次夯实工作,由于部分路基的土层较厚,在夯实过程中,仍要注意压紧回填工作。依照相关试验数据,夯实后的土壤,其土壤密实度较之前有所提高,最高可达9%左右。最后,工程完工时,工程管理人员仍需开展土壤监察工作,监察人员应定期进行土壤密实度检测,在发现问题后可更加及时地进行夯实工作,以保证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3.4 合理开展路基压实

在设计道路软土路基时,应对其边坡实行高效防护。贵阳市道路工程的建设目标为将打造为一条绿色的环保、生态公路,因而在设计其路基边坡时,其生态护坡结构需突破传统,并使用与环保绿化相关的建筑材料,使该道路的绿化景观效果更为明显。与此同时,针对道路路基的压实工作,施工人员需使用科学标准,以保证道路路基的压实度。具体来说,在铺筑填方路基时,应将其均匀分层,并压实,该路基压实的标准为重型击实,其压实度需参照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当路床顶面在150cm 下时,其压实度需在90%以上;当其在80~150cm 时压实度可在93%左右;而路床顶面在0~80cm 时压实度应超过95%。

此外,在处理道路软土路基时,需明确该工序的具体要求。当该软土处在一般路段时,其施工后的沉降量应小于30cm;在桥台背后时则不超过10cm;在过渡段,其沉降坡差在2‰左右。在处理路基过程中,其交工面的承载力应达到140KPa,而挡土墙中的交工面,其承载力需超过160KPa。在处理软土路基时,其处理方案需参照施工人员以往的设计经验而定,其主要的指导思想为施工方便、经济合理,且安全可靠。依照贵阳市具体的道路工程情况,科学处理桥头过渡带,针对其桥台背后,可选用水泥土搅拌桩实行相关处理,其桩径应在0.55m 左右。为避免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出现,借助桩长变化,可进行路基与桥台间的过渡工作,而其应力扩散层可为40cm 左右的碎石垫层,20cm 厚的砂砾石可当做路基过渡层。在处理挡墙基础时,可借助水泥搅拌桩进行墙底处理,其桩径仍需在0.55m 左右,其桩间的平均距离在1.0m[3]。

4 总结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道路软土路基,此类工程在施工时常会遇到糟糕的地质状况,其严重威胁着公路的使用寿命与运营状况,也对某些地区的交通运输有较大影响。采用强夯法施工技术能有效处理道路软土路基中的问题,此方法的优势较多,对工程建设的益处较大,可促进道路基础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夯法软土压实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技术研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