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政教育困境与解决途径探析

2020-08-07 05:36陈颖辉于卓刘一平李明蔚肖包兴邦高伟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国际化

陈颖辉 于卓 刘一平 李明蔚 肖包兴邦 高伟

摘 要:十八大以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对高校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作为外语外贸类高校,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合作能力的同时,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回应当前时代要求和当前学生思想特点,着力创新机制,完善体系,优化队伍,拓宽渠道,提升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政育人的效果和质量,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人才培养;思政教育

一、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困境与挑战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人才培养上的教育机遇和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势必长期存在。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的指引,无论是2035年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至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当下的青年群体届时都将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的国际化成长脉络和价值取向,对高校国际化办学方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难点的把握具有重要作用。

为准确、全面地了解在校学生的思想状态,本文针对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际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如图1所示)因专业符合个人发展或是拥有国际化的就业前景机遇选择了目前的专业,可见多数学生都有着面向国际化发展的规划和意愿。而在课程学习之外,大学阶段最不能错过的三项经历选择中(如图2所示)有超过90%的学生将重点放在了提升英语或多种语言技能方面,而参与外企实习和考取技能证书都显得比团委学生会的经历更受青睐,另外,从后台数据得知,78%的学生有着海外交流深造或外企实习的打算。综上不难发现,当下的青年群体有着强烈国际化发展需求和与之配套的具体途径。

在学校培养与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认为自身缺乏国际化视野、社交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均占6成以上(如图3所示),同时,超过75%的同学(如图4所示)有着对校园国际化的历练平台和素养提升的迫切需求,这不仅是学生对国际化办学有着更高的期待,更是对思政教师是否具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挑战。

从图4中不难看出,看重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应“立足本土的国际化特色教育模式创新”的不足2成。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超过65%的同学持认可西方价值观或中立态度(如图5所示),仅有21%的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土化发展模式有着较高的认同感,这似乎已经反映出当下青年价值需求与认同感存在偏离。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67%的学生觉得最为困惑的是除课程学习以外缺乏与学校建立关系的必要性(如图6所示),校园归属感的缺失,并期待通过校史馆参观、著名校友讲座、大师剧展演,校园及学生社区楼宇、市内空间改造等形式宣扬和传播校史文化、校训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及校园文化营造的营造(如图7所示)。

从图6中我们发现,近30%的学生表示学校的教师难以满足学业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且在多元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缺乏明确的界定和方向。通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社会,家庭等多渠道合力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朋辈传承、网文刊物、素质拓展、大咖交流等方式都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如图8所示)。

二、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一)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厚植本土化情怀,提升青年学生民族文化认同

国际化互融过程中,青年学生的政治观念由简单整齐向复杂多样转变,政治思维从偏激片面转向务实冷静,政治行为选择从由自向自觉转变,政治意识呈现整体高涨的状态。面对多样化的文化,应加大对自身文化价值与核心的宣传与弘扬力度,注重文化冲突对多样化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使高校学生对自身文化更加认可,并强化其文化传承与发展意识,也应注重学生对于目前的文化热点的解读与评价,使高校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适应多元文化。

同时,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认识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在建功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有目的性地强化并培养与全球人才素质相关的社会实践,进而拓展视野,发散思维,使学生具备国际人才必不可少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二)以国际化人才培养胜任力为依据,推动思政教育队伍国际化提升

育人者先育己,思政教育团队的人才培育观念、国际化素养会对全球人才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应与全球人才的培养需求保持同步,强化以全球人才培养为基础的思政教育团队的职业技能标准研究工作,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胜任力为依据,构建科学的培训评价管理机制,以针对性的培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尽量多地了解国际各领域信息,积极参与各种实践与对外交流,树立国际意识,培养全球性思维。

同时,思政教育队伍提升思想观念上的国际化,也是适应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思政教师以往采取简单的说教方式,遭到学生情感上的抵触。面对这种情况,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注意加强与异质文化的对话,研究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学习运用渗透式、隐蔽式的间接教育方式,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话语的影响。

(三)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创新思政教育国际化发展方法和手段

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型人才培养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趋势,必须改善原有的封闭性教育方式,为开放化教育途径的建立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吸纳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方法、手段,在将课堂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三方教育的合力。首先,应改善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核心渠道,使当前局限于课堂的形势随之改变,强化思政理论课的实践环节,拓展核心渠道空间。其次,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的舆论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尤其应加强思政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利用当代科技来改变思政教育途径,并使之得到进一步拓展。再次,对其他国家的思政教育进行仔细研究,对其有益经验持以批判态度,并吸收其宝贵经验,持续革新国际化发展方法和手段。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