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名著阅读课程体系开发及运用

2020-08-07 08:56罗浩宇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读后课型读书笔记

罗浩宇

阅读中外名著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语文积累,丰富精神世界,增加生活经历,获得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初中三年,教材要求师生必读的名著有12部,推荐阅读的有24部,共36部。

然而,云南省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国内也缺少名著阅读教学可供借鉴的经验。于是,笔者带领名师工作室的30余名学员,申报了昆明市专项课题“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读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总结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着力改进一线教师名著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内容随意、授课思路混乱、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改变教师将目光盯在考试范围上,很少关注学生精神层面提高的现状;同时解决当下学生阅读名著随意、肤浅的现状,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规划,提高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实现真阅读。

一、名著阅读课程体系阐述

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最终形成了研究的成果《我们一起读名著》。该成果在全国率先开发了名著阅读的课程体系,提出名著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型,讓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化,有效破解了名著阅读教学的难题,成果具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创新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名著阅读的课程体系,探索出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型,从宏观构建到课例探究都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创新二:提出四种课型的教学目标,以及基本的教学内容。

读前导读课(陌生状态下)——目标: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内容:以关注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文学地位、人物关系等为主。

读中推进课(阅读过程中)——目标:落实“读了”,交流“读懂”。内容:以梳理情节、经典欣赏、人物形象等为主。

读后提升课(读后的小结)——目标:反馈“读懂”,运用“读会”。内容:以人物探究、思想意义、社会影响、艺术价值等为主。

读后展示课(成果分享)——目标:学生分享阅读成果。内容:以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分享阅读收获。可在课堂上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会,写读书笔记,补写故事,做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展示。

前三种课型以教师引导为主,后一种课型以学生展示为主。

创新三:为学生自主阅读导航,编制了阅读规划及阅读任务单。

学生的阅读规划从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上进行宏观调控,把名著阅读化整为零,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推进阅读。阅读任务单从微观上进行落实,让课外阅读从放任走向明确,从随意走向规范。阅读任务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把控,改变了学生漫无目的粗阅读、浅阅读的现状。

创新四:提供了12种读书笔记范例,教会学生写多种读书笔记。

每部名著我们都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笔记的形式,如提问式、对比式、鉴赏式、点评式、感悟式等。12部名著就为学生提供了12种读书笔记范例,教会学生写多种读书笔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热情。

《我们一起读名著》分为教师版、学生版两个版本。教师版包括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必读的12部名著教学的四种课型、110节课例、12种读书笔记和3张教学课件光盘等内容,共三册,提供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学生版提供给学生12部名著的阅读阶段性计划、阅读任务单、阅读练习和读书笔记等内容,共三册,教会学生名著阅读的方法。两个版本相辅相成,配合使用。《我们一起读名著》明确了名著阅读教学的不同课型,落实了名著阅读的过程及方法,形成了名著阅读的课程体系,其价值体现在研究的开创性、创新性,引领了国内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

该成果获得了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项课题“优秀”课题奖,已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

二、名著阅读课程体系四种课型案例呈现

按照课程体系,一部名著大概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就教师而言,每部名著都有四种课型作为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以四种课型分阶段指导学生阅读;就学生而言,学生按阅读规划,在阅读任务单的引导下,在课堂上或课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下面,将四种课型案例呈现给大家。(限于篇幅,此处只总体介绍四种课型。在本专题研究中,我们将选择一篇课例,详细分析每一种课型)

第一种课型:陌生状态下导读课(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读前导读课:初识人物  了解情节

读中推进课:

推进课一:红色信念的火种  保尔的成长之路(一)

推进课二:高温淬炼  低温冷却  保尔的成长之路(二)

推进课三:保尔的感情经历

推进课四:借得妙手巧裁衣(写作特色)

读后提升课:感作品思想  领悟时代意义

(凸显阅读经典革命传统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读后展示课: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名著之美

第二种课型:读中推进课(以《傅雷家书》为例)

读前导读课:初探傅雷形象,激发阅读兴趣

读中推进课:

推进课一:出国留学时的“字字句句现关怀”

推进课二:政治危机中的“一家情深”和“不变家风”

推进课三:家庭生活中的文艺情怀和追求

读后提升课:品读格言式的语言,感受“赤子之心”

读后展示课:父爱深沉浸润心灵  家风谆谆代代相承

第三种课型:读后提升课(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读前导读课:初识“红星”

读中推进课:

推进课一:逐步走近红军

推进课二:明确长征精神

推进课三:了解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读后提升课:探索旅程的意义

读后展示课:红星在我心

第四种课型:读后展示课(以《骆驼祥子》为例)

读前导读课:从可爱祥子到社会病胎

读中推进课:

推进课一:一起,车夫祥子   一落,希望落空

推进课二:二起,骆驼祥子   二落,梦想泡影

推进课三:三起,畸儿祥子   三落,火花熄灭

读后提升课:析人物形象,明小说主题

读后展示课:探悲剧根源,观悲悯情怀

三、名著阅读课程体系运用效果及思考

名著阅读课程体系中,阅读课型体系完整、侧重实践,有很强的借鉴性、操作性。开发的优秀课例通过市级公开课服务于全市语文教师;名著阅读教学示范课,以送教活动辐射到各学校,让语文教师明确了名著教学的思路,掌握了名著教学的策略,深受广大教师好评。笔者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整本书阅读”高端论坛,作《名著阅读策略探索》专题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在省、市及全国整本书阅读研究活动中走在教研前沿。

1. 名著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深入课堂是可行的

课题实践研究效果表明,教师深入研读名著,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效性较强的阅读指导,学生不仅对有些难懂的名著产生了兴趣,对时代印迹较浓的作品也有浓厚的兴趣。教师的引导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

2. 对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角色转变

名著阅读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只有教师真阅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促使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从专业角度研究名著阅读策略,教师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名著阅读教学进入课堂教学,并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经过三年的实践,名著阅读进课堂成为语文课堂的有效补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上好名著阅读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名著阅读课程体系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反思了需要关注及改进的几个方面:

1. 教师名著阅读能力个体有差异

部分教师没有认真研读名著,阅读研究滞后,对成果的意义价值没有认识清楚,教学实践没有按照阅读规划推进,致使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升不到位、效果不明显。课题成果的推广方式有待改进和丰富,讓教师切身感受到成果的优点及价值。

2. 处理好名著阅读与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要减少机械抄写练习与记忆的作业,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名著阅读;设置阅读课:每周留给学生至少一节名著阅读课,保障学生阅读的时间;假期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3. 学生阅读任务单、阅读检测练习需要进一步优化,突出名著阅读效果考查的三个层次:读了,读会,读懂。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读后课型读书笔记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陈万兵
花丛觅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