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悲剧根源 观悲悯情怀

2020-08-07 08:56吴双乔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祥子老舍悲剧

吴双乔

一、活动课前准备

1. 分组:6~8人为一个小组

①绘画小组(关注社会环境,图文并茂理解人物活动社会背景)。

②写作小组(理解小说主题,通过批注、心得等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③表演小组(通过编写剧本的方式解读人物心理描写)。

④探究小组(老舍语言小专题探究,概括老舍语言特点)。

评委组:从班级同学中选出4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2. 教师指导:

第一小组:

单幅图:截取人物活动的典型社会背景(旧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展示人物活动背景。

系列图:4~6幅,情节连环画类(连成故事)、社会主题画类(如人力车夫群像)。

第二小组:批注方法、心得角度的指导。

第三小组:指导小剧本中舞台说明作用。

第四小组:从作品中收集能够体现作者语言特点的词句,寻找规律,概括特点。

二、活动过程

师:从《骆驼祥子》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一个体面的、要强的、有梦想的、健康的、伟大的祥子是挣脱不了命运对他的束缚的,不是祥子不努力不勤苦,而是祥子生活的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活,不让祥子好好活。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给大家呈现的社会风俗画、世间凉薄图。

请第一小组展示他们摄取的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社会背景图。

第一小组:绘祥子

要求:图画形式丰富,主要人物祥子,祥子生活的社会;图文结合表现社会背景。

小组派2~3名同学交流。

学生作品一:

学生作品二:

学生评委1点评:画作紧扣小说内容,人物形象生动,社会背景鲜明。

学生评委2点评:可以通过人物关系折射社会背景。

师:祥子奔命三年才买下的第一辆车,在枪炮声中,被残兵流寇无情地夺走了;祥子咬着牙含着泪积攒下来的准备买第二辆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无耻地敲诈走了,连生命中的最后的一朵希望的火花小福子也被逼上吊死了。祥子只是社会最底层的众多人力车夫悲剧中的一个,这样悲剧命运的人何止祥子,是一组社会群像。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是什么呢?请写作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

第二小组:读祥子

1. 经典批注展示

要求:选择能够揭示下层人物悲剧命运的语段进行批注,解读小说主题。如“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批注:买上新车,心里舒服,买卖顺心,一切似乎都正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希望仿佛就在眼前!但“命运”绝不放过祥子!任凭祥子强健、上进、苦奔,拼命想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一切都终归会化为泡影。

根源——社会背景使然!黑暗的社会不让好人活,好好活。祥子的悲剧必定成为必然!

2. 优秀读书心得展示——《小议祥子悲剧的根源》

要求:不少于200字,有自己对社会大环境、身边人物小处境的认识,结合祥子自身的性格特点等谈谈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师:同学们从祥子生活的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黑暗动荡的社会时局,从祥子身边刘四爷、杨先生、孙侦探等剥削压榨的社会阶层,从祥子贫苦懦弱忍让的“小人物”奴性性格等方面,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我们从其中一个侧面,具体感受社会的黑暗,小人物的卑微。请表演小组展示他们改编的小剧本:

第三小组:演祥子

形式一:展示改编的小剧本

要求:选择经典情节如“侦探敲诈”“祥子与骆驼”“大闹寿宴”“拼命拉车”等,把小说形式改为小剧本形式,体会不同的文学样式特点,尤其是剧本舞台说明的作用。舞台说明从神情、态度、行为、性格等方面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思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形式二:小剧本表演

要求:演绎一个5分钟左右的精彩片段,体会人物内心和社会环境。如:

《祥子的闷葫芦罐儿碎了》

第一幕 跟踪

人物:祥子 曹先生 孙侦探

地点:长安街

(祭灶神那天下午,风里带来一些黑云,晚些时候,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街上步行的、坐车的都显出点惊急的样子。远处的礼炮声继续不断,时时在黑暗中射起个双响,火花散落,空中越发显得黑。)

祥子:讨厌!(那辆脚踏车还紧紧跟在后面,车上的人还回头看了看)

曹先生:要是他老跟着,到家门口别停住,上左先生那去;别慌(压低声音说)。

祥子:(既然曹先生都不敢回家去,这家伙一定来历不小!)上哪儿,先生?那家伙还跟著咱们呢。

曹先生:还到左宅。有人跟你打听我,你说不认识!

祥子:是啦!(心中开始打鼓,但没有开口细问)

曹先生:你坐汽车回去。告诉太太我在这儿呢。教她们也来,坐汽车来,另叫一辆,不必教你坐去的这辆等着。明白?

祥子:嗯。(心里很乱,只顾记着曹先生的交代)

第二幕 恐吓

人物:祥子 孙排长

地点:曹宅

(祥子刚要按电铃,突然钻出一个人来,揪住他的腕子)

孙侦探:祥子,你不认识我了?(笑着松了手)

祥子:额。(咽了口气)

孙侦探:你不记得当初你教我们拉到西山去?我就是那个孙排长。想起来了吧?

祥子:啊,孙排长!

孙排长: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你脸上那块疤是个好记号。

祥子:有事吗?(继续按门铃)

孙侦探:自然是有事,并且是要紧的事!咱们进去说。

祥子:我有事!(头上突然冒了汗)

孙侦探:你在这儿住?小屋还怪干净呢!你的事不坏。

祥子:有事吗?我忙!

孙侦探:没告诉你吗,有要紧事!(语气非常严厉)干脆对你说吧,姓曹的是乱党,拿住就是枪毙。咱们算有点交情,所以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你要是跑晚了,谁也跑不了。

祥子:对不起人啊!

孙侦探:对不起谁啊?(嘴角上带笑)祸是他们自己闯的,你对不起谁呀?你是明白人,明白人不吃眼前亏。

祥子:好,我走。

第三幕 敲诈

人物:祥子 孙排长

地点:曹宅

孙侦探:就这么走吗?(冷笑了一下)

祥子:那——

孙侦探:别装傻!你大概也有个积蓄,拿出来买条命!

祥子:得多少?

孙侦探:有多少拿多少,没准价!

祥子:我等着坐狱得了!

孙侦探:这可是你说的?可别后悔?(手伸入棉袍中)看看这个,祥子!马上就可以拿你,你要拒捕的话,我开枪!不要说钱呀,连你这身衣裳都一进狱门就得剥下来。

祥子:有工夫挤我,干吗不挤挤曹先生?(从喉咙处挤出了一句)

孙侦探: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不是。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就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

祥子:我招谁惹谁了?!(带着哭腔)

孙侦探: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

祥子:就这点了。(哆嗦着手)

孙侦探:就这点?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这些钱买一条命,便宜事儿!

祥子:……(准备裹被褥)

孙侦探:那也别动!

祥子:那么冷的……(眼瞪得发了火)

孙侦探:我告诉你别动,就别动!滚!

师:从同学们改编的小剧本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同学们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解读,把人物演绎得鲜活生动,而且感受到语言大师老舍的语言魅力。

每一个作家的语言,都打上了生活的烙印,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老舍的作品语言特色是什么呢?请听听来自老舍语言探究小组的成果汇报:

第四小组:品语言

1. 老舍的语言特色:京腔京韵

(1)高个子笑道:“得,我再奔一趟!按说可没这么办的!得了,回头多带回几个饼子去!回头见了,哥儿们!”

(2)院子很小,靠着那墙根有棵半大的小枣树,树尖上挂着几十个半红的枣儿。

(3)虎妞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到两间小北房;马上找了裱糊匠糊得四白落地。

(4)“我的车卖给了左先生,你要来的话,得赁一辆来;好不好?”“那感情好!”祥子立了起来。

礼仪用语:您、贵姓、府上、子、儿、头——礼仪周全。

京城景物:四合院、大杂院、冰糖葫芦、三轮车等老北京风物。

市井口语:今儿、哥们儿、绷大价、捯饬、顶好、甭说、可着劲。

2. 老舍的语言特色:朴实俗白

比较下面两段描写雪的句子,概括老舍写景语言的特点:

【甲】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鲁迅《雪》

【乙】祥子出了曹宅,大概十一点左右吧,正是冬季一天里最可爱的时候。这一天特别的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凉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到很远,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洋车都打开了布棚,车上的铜活闪着黄光。便道上骆驼缓慢稳当地走着,街心中汽车电车疾驰,地上来往着人马,天上飞着白鸽,整个老城处处动中有静,乱得痛快,一片声音,万种生活,都覆在清爽的蓝天下面,到处静静地立着树木。(祥子从曹宅出来准备去找小福子一起过日子眼中的老城)

3. 老舍写景的语言特点:朴实,几乎不使用修辞手法;俗白,通俗易懂,几乎是生活的写实;深刻,尽显人物心理。

4. 老舍语言的特点:一字传神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点拨:“声”字,写出了济南的风很小、温和暖和、没有凛冽呼啸声。

②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点拨:“响”字,写出济南的冬天晴朗没有白云、晴朗却不灼热、温暖却不毒辣。

③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

点拨:“裹”字,写出了暴雨下得很大;祥子的衣服湿透了;暴雨中拉车的艰难。

活动小结:在本次《骆驼祥子》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我们从直观形象的绘画作品,了解了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那是一个由大动乱到小压迫的社会风俗画。我们也通过剖析小说中深刻的语句,准确把握了小说的主旨,贫苦的社会底层难以摆脱的悲剧命运,进步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底层人民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对探索出路的困惑。同时,我们探究也发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这些有助于我们去读同一个作家的作品,读不同作家同类型的作品,这就是我们一起读名著的收获,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读“阅读链接”中的其他名著。

三、板书设计

绘祥子——社会背景

写祥子——小说主旨

演祥子——小剧本样式

品语言——京腔京韵、朴实俗白、一字传神

四、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老舍的作品《四世同堂》《茶馆》,同类“京味文学”阅读《城南旧事》。

责任编輯 晏祥辉

猜你喜欢
祥子老舍悲剧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对话”小伙伴老舍
画家的悲剧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近视的悲剧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