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镫初上 辉映千年

2020-08-09 08:41贾叶青
东方收藏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山灯具装饰

贾叶青

战国中山国,是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河北境内建立的“千乘之国”,它曾经强盛一时,与韩、赵、魏、燕四国共同称王。《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中山“丈夫……作奸巧冶,多美物”,在已经发掘的中山王族墓中,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遗存,很好地诠释了这段记载。其中,中山成公墓和墓出土的青铜灯具造型生动、结构科学、工艺精湛、纹饰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风韵,是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生动的造型

战国时期,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人们个性张扬,崇尚浪漫情怀。由于时代精神的支配,这一时期的灯具造型逐渐由厚重变得轻灵,具有一种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战国中山国出土的灯具,特别是人俑灯和连枝灯,将人物、动植物的形象点缀其中,使其更显得丰满而奇异。

银首人俑铜灯,由一名男俑和上、中、下三盏灯盘组成。男俑立于兽纹方座上,头部用白银制作而成,头梳发髻,发顶盖一罩巾,罩巾在头后一侧打着一个漂亮的花结,再把缨带系于颌下。男俑头部刻画细致入微,其眉眼上挑,眼内镶嵌着黑宝石眼珠,一抹胡须微微上翘盖于唇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身穿右衽宽袖锦纹长袍,腰间用带钩束腰,两袖低垂,长袍曳地,两臂张开伸出双手握住蛇尾作耍弄状。男俑把整组灯体联系成一个整体的艺术造型。他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狄族男子的形象,但头顶蓄发隆起,以带束髻,又与中原地区的男子打扮相似,他戏猴弄蛇,体现了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乐舞百戏,也印证了史籍中关于“(中山)丈夫相聚游戏……为倡优”的记载,是中山倡优表演的再现。(图1,银首人俑铜灯;图2,银首人俑铜灯局部)

战国中山国是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国家,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植被和野生动物丰富。因此,鲜虞人就将植物动物形象运用到王室灯具的设计中,使得灯具变得活泼生动,给人以生活的美感。

科学的结构

战国时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山国出土的灯具,不仅造型美观,而且结构科学,灯盘与灯体采用铸接、榫接、铰链等方法连接,这样既便于加工,又易维修和携带,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匠心。

簋形铜灯灯体由器身和器盖组成,二者以铰链相连。器盖顶部设有可以转动的支柱形钮,钮端贯环,盖口一侧用合页连接器身。器身与合页相对应的位置装饰一铺首衔环。此灯需点燃时,将器盖掀开放平成为灯盏,盖顶支柱成为灯的支足,保持灯体平稳。闲置时,将器盖紧密扣合于器身上,既可以防止油脂挥发,又是一件陈设品。当盖顶的支柱放倒,支柱顶端的圆环与器身上的圆环位置正好一致,穿入绳索可将此器侧挂起来。战国时期这种可以开启闭合的灯具目前发现的很少,其巧妙的设计手法为后世的灯具工匠所借鉴,创造出更多结构科学、造型精致的灿灿华灯。(图3,簋形铜灯;图4,簋形铜灯扣合状)

结构比较复杂的十五连盏铜灯,灯体由八部分组成,它的灯座和灯架都有插孔和插榫,所以安插的层次和方向都是固定的,每节的榫头前细后粗,插孔上大下小,插榫和插孔的周围有平整台面,使上下接口相吻合,这样既便于安装又能保证全灯的稳定,而且这种榫接结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此外,底座猛虎的双身分成左右两边,虎的颈部和身体的后部支撑着灯座,扩大了全灯重量的支撑面。且三只猛虎之间,两两距离固定,构成三角形结构,保证了全灯的重心平稳。

银首人俑铜灯也将三角形的稳定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男俑两臂张开,右手握住一蛇,蛇吻举托一高柱的灯盘,左手所握的蛇顶着一只灯盘,在底部灯盘内,还蟠卧着一条蛇,双蛇纠结,使得与上下两层灯盘相连。底部的灯盘最大,且略向外移动了一些,整件灯体外廓形成了一个规整的直角三角形。

合理的功能

春秋戰国时期,青铜器的应用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开始务求实用,向生活日用器物方面发展。中山王墓出土的灯具,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代表着战国灯具发展的水平。

这一时期烛的制作和材料,据贾公彦疏《急就篇》“膏火烛”曰“以苇为中心,以布缠之,饴蜜灌之”,即将松、苇、竹等材料做芯,外面用软植物纤维加以缠束,再灌入蜜糖、松脂、动物油脂等制作而成。动物油脂燃烧,多淋流油液,所以人们利用古豆形制,在上面圆盘中加钉,用于插烛。这件豆式铜灯,由灯盘、灯柄和灯座组成。灯盘为浅圆盘,可以防止动物油脂凝聚过多阻碍燃烧,盘底正中有一枚尖锥状支钉,以供插烛照明使用。灯柄细而长便于手握,灯座呈喇叭状,受力面大,较为平稳,器物整体形制简单,稳重大方。(图5,豆式铜灯)

灯具的发展是和建筑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宫殿建筑宏伟豪华。这些建筑通常外形庞大,空间高阔,而人们的生活习惯仍是席地而坐,因此室内案、几、塌等家具较矮。中山王墓出土的灯具充分发挥照明功能,适宜人的视觉空间。如豆形灯和簋形灯高15.2厘米,银首人俑灯高66.4厘米,与人们跪坐时眼睛的视线基本适宜。十五连盏铜灯高82.9厘米,灯体高大,既可以置于案几之上又可以直接放于地上,如此光源既高,又增加了光的照射范围和照明空间。长夜漫漫,星空寂寥,于高阁广殿之中燃起连盏灯火,摇曳的烛光伴着轻歌曼舞,仿佛氤氲着千载时光难以消散的人间烟火!

丰富的纹饰

中山国的灯具纹饰丰富,注重写实,显现了战国时代的艺术风格,纹样线条组合运用,灵活多变,描摹出古人造物时真挚的情感。

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利用线条的粗细、直曲、疏密来表现不同的装饰效果。簋形灯的器盖和器身装饰有凹弦纹,十五连盏铜灯的灯盏外侧同样装饰有凹弦纹。一道道整齐的凹弦纹与整个灯体十分协调,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简洁稳实的传统纹饰,给人以刚硬的力量感。

银首人俑铜灯人俑右侧的灯杆上除装饰有夔龙戏猴纹饰,杆上还饰有云纹、竹节纹、三角纹和夔龙纹。云纹形式简单,潇洒飘逸,装饰在灯杆上,产生虚实相间的效果。竹节纹清晰规整,线条流畅,增强了灯杆的立体效果。三角纹连续排列,赋予灯具纹样更加丰富的变化。夔龙纹纹样粗犷,刚健有力,有稚拙感。这些几何纹编排规律,通过相互穿插与勾连形成复杂又有层次的图案,不仅强化了装饰主题,而且给人的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给人以无限蔓延的视觉感受。

中山王墓出土的灯具,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装饰内容极有情趣,展示出我国古代人民卓越的艺术审美和造型表现能力,堪称战国灯具中的罕见杰作。这些流光溢彩的文化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永远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猜你喜欢
中山灯具装饰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宿舍潮物,STASIS台灯
中山君有感于礼
DIY装饰沙漏
历史上的“中山人”
西班牙 情感之光灯具只在当下
DIY节日装饰家
Robe发布BMFL灯具
ETC全新Source Four LED Series 2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