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胡人俑铜灯赏析

2020-08-09 08:41刘婵
东方收藏 2020年5期
关键词:灯柱胡人灯具

刘婵

灯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灯具肇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商代的甲骨文中未见有灯、烛之类字样。西周时期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烛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据考证西周的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孙机先生认为灯“大约出现于春秋”,熊传新先生认为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从考古发现情况看,可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产生了灯具的雏形,目前发现最早的灯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关于灯具的辨识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也是为什么灯具的起源时间至今仍未能确定的原因之一。

从繁体字“燈”可以看出,灯是从豆演变而来的,这一点在诸多考古发掘中已经证实。晋代郭璞注《尔雅·释器》说:“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登是指灯,汉代的灯具有“登”“镫”或“锭”等不同称呼。“瓦豆谓之登”揭示了灯的形制由豆演变而来。当时的人们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豆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照明。

汉代的灯具按材质可分为陶瓷灯具、青铜灯具、铁质灯具、玉石灯具、木质灯具五大类。有学者根据造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取象生的形状,如人俑灯、羊尊灯、牛灯、朱雀灯、雁足灯、连枝灯等;另一类取形于日用器皿或有所演化,如豆形灯、槃灯、卮灯、耳杯形灯等;有学者按使用方式分为立灯(主要为连枝灯)、座灯(主要包括豆形灯、耳杯形灯、卮灯等器皿形灯以及动物形灯和人物形灯)、行灯、吊灯、提灯等;有学者按总体造型分为器皿形灯、植物形灯、动物形灯、人物形灯。总的来说,汉代灯具材质和种类都非常丰富,形象栩栩如生,构造设计巧夺天工,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本文拟介绍一件汉代青铜灯具,以飨读者。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一件汉代铜灯,几年前出土后收藏至汉源县文管所,国家二级文物。整个铜灯由灯盘、灯柱和灯座三部分组合而成,通高16.8厘米。灯盘为行灯造型,圆形口、直壁、平底,一侧有长条形直柄,端部略尖。灯盘口径7.6、高2.1、柄长3.5、宽1厘米。盘底有三瓦状足,盘底中部有一圆孔,用以与灯把相连接,可转动。灯柱是一站立的人物形象,头顶一兽首,兽首口部咬住上方灯柱,人物形象为胡人,戴尖顶胡帽,高鼻、深目、长髯,双手叉腰,裙上满刻线纹。灯座呈四角支钉状,长4.8、宽4.6厘米,整体形象似仙山,中部有圆孔,用以安插灯柱。该铜灯既可组合使用,也可以将灯盘取下来作为行灯拿在手里使用。

对胡人俑形铜灯的初步认识

青铜灯具起源于战国,其中精美者有错金银,华美绚丽。到汉代,青铜灯具的精美程度虽不及战国时期,以素面为主,但形制十分多样。

秦汉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彻底瓦解,铁制品获得广泛使用,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礼器作用逐渐式微,更多地向实用器转变。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青铜灯具则能反映出这种转变。这一时期的灯具无论在科学功能、艺术语言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也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这类胡人俑铜灯造型奇特,在四川少见。在陕西、广东、广西、河北、河南、云南、贵州等地有少量出土。

从该灯的人物造型看,无论是长相还是装束显异于中原汉族,当是域外胡人。及至汉代,中外交流更加頻繁,汉武帝派遣张蓦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班超投笔从戎,建立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的商队络绎不绝,驼铃百年不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远在西域、中亚的外族不断涌入中原腹地,他们往来于各地城市,建立商铺,开展贸易。汉族人奇异于这群装束奇特、长相特异的外族人,将他们的形象塑造于灯具上。

另外,这件铜灯的灯盘中间没有烛钎,汉代的灯盘中间有的会有一枚支钉,这个就称为“钎”。根据它的有无将灯分为烛灯和油灯两大类,所以这件铜灯应为油灯。这件铜灯出土时灯内已没有燃料的残留物,根据学者过去的研究,汉代的油灯是以麻捻浸泡植物油(或凝固点较低的动物油)作燃料。

对汉代灯具特征及深刻内涵的初步归纳

汉代灯具对战国和秦的灯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由于两汉盛行“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丧葬观念,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灯具也成了随葬品中的常见之物。由全国范围内历年来出土汉代灯具资料和汉画像石上图案可知,这一时期的灯具数量显著增多,材质也较多,涉及铜、铁、陶、玉、石、木等各类;种类丰富,出现许多造型;注重环保和科学设计、外形美观;制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既有一次性制作而成,也有分铸套接法。

汉代灯具反映的社会生活方面,简单归纳表现在日常照明、随葬之用和装饰美化。通过大量出土资料,可看出贯穿整个西汉东汉,灯具使用都相当普及。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广泛使用灯具。在生前灯具用作日常照明,满足生活各方面需求,在死后经常用以陪葬。汉代是一个谶纬神学兴盛的时代,讲究阴阳变异和祥瑞。灯具造型多取自祥禽瑞兽的形象,制器尚象,如雁足灯、牛灯、羊灯、朱雀灯、雁鱼灯、熊龟灯、蟾蜍灯等,这些动物象形造型的灯具,不仅可以照明,而且寄寓了汉代人祈求永恒幸福,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美好愿望。西王母陶灯反映出墓主生前对西王母神仙体系的信仰。多枝灯则反映了汉代人们对神树扶桑和建木的崇拜思想。灯具一直被当做光明和希望的象征,使人们相信尽管是在另一个世界,灯具也能够带着他们走向光明。正因如此,汉墓出土灯具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多,一般在贵族墓葬中出土青铜灯具居多,在平民墓葬中多出土陶质灯具,陶质灯具一般是专门作为随葬的明器使用。

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广泛使用的器具,不可或缺。它是人类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产物,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它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物质形态改变,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和技术,承载了汉代民族文化和精神观念。

猜你喜欢
灯柱胡人灯具
破山剑
日本红绿灯突然倒塌,元凶是狗尿
塞翁失马
天空之城
连接天地的灯柱
宿舍潮物,STASIS台灯
略论胡人在南方丝绸之路民间艺术交流中的价值
《全宋词》中的胡人文学形象分析
西班牙 情感之光灯具只在当下
Robe发布BMFL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