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青年学生成长探究

2020-08-09 08:46刘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班级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摘;要: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解决当前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同时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备环节。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当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特点:注重班级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交融;注重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的培育。同时,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具有自身独特表征:应更加关注文化建设与专业学习、专业实践的融合;应更加关注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掘与培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思想文化

结合观察、访谈,发现部分95大学生思想行为方面存在如下问题:语言文明缺乏,经常听见“爆粗口”以及骂人的声音。行为方式缺乏规范,我行我素,纵然手机收纳箱遍布全校,依然阻挡不了学生上课时间段用手机上网、短信聊天、打游戏的“热情”与“执着”。班级文化的构建、班风班貌的培育、团队凝聚力及向心力的生成,能给予学生正面引导,使学生在文化观念与思想行为上受到熏陶与感染,对学生全面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产生巨大助推作用。

一、案例缘起

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处于生理发育转型期的关键阶段,其特殊的生理特征与成长需求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与困扰,給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设置了隐藏的路障与阻碍,加之西方腐朽文化价值观念、当今不良社会风气、带有负面性的大众文化传播等不良影响,使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内外受敌”,如不及时给予帮扶,加以引导,便可能致使其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然而,现实生活中,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于直接有形的帮扶,忽略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作用。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就必须致力于校园优秀文化的构筑与塑造,通过优雅、高尚、健康校园文化的熏染,使学生从灵魂深处得以净化,发自内心的认可并悦纳学校相关知识的传授以及价值观念的疏导。从而确保学生真正从文化根源上得以发展与提升。正如列宁所说 :“只有那已经渗入文化、渗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经达到的成就。 ”二、案例做法

1.通过班会开展德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现实生活

德育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德育的成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接受程度,都取决于是否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是否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否为学生所易于感知、易于理解、利于掌握。我在班会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经常结合生活实例,列举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从而在心理上将学生拉近一步,减轻或抵消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误解与抵触,通过理解、掌握与反思,学生会发自内心的接纳并认可德育内容中较“实用”的部分,会乐于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含生活气息的成分。

2.组织学生进行班刊编制工作,营造班级思想文化阵地

对于高职院校的理工科学生而言创办版刊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大家基本都是理科生,整体的文学素养与知识文化水平略为欠缺,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兴趣的学生少,动员学生写作、投稿的难度大。很多学生不愿意写,同时也不敢投稿,他们担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写出的文章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于是,我在第一次介绍班刊时,就讲述了自己的期望以及成功创办班刊对学生本身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同时,我告诉学生,班刊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分享交流、敞开心扉表达自我的平台,只要是用心去写,写自己的切实经历与感受,哪怕毫无文采,也可以将文章刊登在班刊上。这样就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同学的畏惧退缩心理。经过班刊编辑部等相关同学近两个月的辛勤付出,34篇文章已经定稿,班刊顺利。

3.创新班级制度文化,形成“班委——学生”对口化的管理模式

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个性日趋多元化、独立化、自我化,没有几个人愿意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人的调遣与安排,除非能为其带来利益,或者不听安排会给其造成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班级制度建设。我在自己担任辅导员的班级中实行两种班干部管理模式,一种是以寝室为单位,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另一种是主要实行“班委——学生”对口化管理模式。以13模具333班为例,其共有学生41名,班委10名,班长负责联络4位同学,其余每位班委负责联络3位同学,实行责任到位制。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班级以寝室长负责制为主,有的以班委负责制为主,但整体上还是两种制度共存与融合。

三、案例反思

经过大胆尝试与努力探寻,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阶段性成果。从班级整体而言,班级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高效化、务实化、人性化,形成了班级独特的文化氛围,文化品质正处于孕育与成熟阶段,结合文化建设的延续性与过程性等特点,预期一年后可窥见明显效果。同时,应深刻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经常总结、不断反思。

1.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表面看来,班级文化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特色,中华传统文化由于历史久远,远离当代生活,似乎显得可有可无。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文化的传承性与延续性,忽略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情结。另外,个体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必将有形或无形地受到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个体的行为决策,甚至人生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再者,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内在与外在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同样,班级文化也不例外,其必须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

2.必须正确处理好班级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关系。班级文化既然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与载体存在,就必将会受到社会主流文化及班级所在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班级文化在大方向上,主要表现为政治立场上必须保持与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协调一致,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思想指导与价值引领。同时,班级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应尽可能地与校园文化步调一致,与其保持紧密、和谐的关系,并尽可能地融入校园文化氛围。另外,结合实践及个人感悟,我认为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应高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发展,而不是低于校园文化。

3.班级文化建设应考虑学生的专业结构。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联系学生专业特色与专业结构的内部逻辑关系,尽可能地将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容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可通过定期举办专业研讨会、专业前景研讨、专业学习交流,使专业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结合,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的统筹发展。

4.班级文化建设必须避免重形式轻内涵。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可以多元丰富且富含创设性。但应始终明确:丰富多样、富含变化的形式是为了学生易于接受与领悟,从而更高效、全面的吸收其内在的精髓,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及相关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重视文化内在结构的分析整合,重视文化内涵与学生实际的契合度的把握。应当将多变的形式与丰富的内涵融为一体,着重文化内涵的把握与文化模式的创新。班级文化内涵的构筑,必须树立班级共同的目标与愿景。“这种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方式,势必会增强整个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之所以重要与复杂,关键在于其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建设,既要考虑到个性发展,又必须兼顾社会化需求。因而,班级文化建设绝不能脱离校园文化、社会文化而独立存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班级核心文化即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生成与教育。而任何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社会化进程,必须自始至终保证受教育者“社会人”的属性。“只有将个体放到社会中去比较、去衡量,才能真正彰显性观念教育的价值意义,才能使个体的尊严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强化与升华。” 同样,班级文化建设只有使学生充分经历社会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相互比较、相互竞争、共同协作,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5-787.

[2]陈朝魁.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116.

[3]刘浩.中美两国青少年社会性观念教育比较[J].长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119.

作者简介

刘浩(1985—),男,安徽颍上人,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班级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新形势下,增强宣传文化工作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