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前路:如何构建新型中印关系?

2020-08-10 09:19林民旺
中印对话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同利益中印中印关系

通过总结中印建交7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为两国和平稳定相处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交往经验。

2020年4月1日,迎来了中印建交70周年。回首中印关系发展的70年历程,真可以说是风雨兼程沧桑路。

两国关系由20世纪50年代的“中印亲如兄弟”,发展到60年代的兵戎相见,再到80年代末期走向关系正常化。冷战结束,为中印关系全面改善和快速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两国关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充实与提升。政治、经贸、安全、防务、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各类议题领域内前后建立了30多个相应的沟通对话机制。两国的高层领导更是保持着定期的全面接触。2018年开启了中印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年度非正式会晤的新形式,这一会晤有望逐渐成为机制化的战略沟通机制。伴随而来的是,人民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民众之间的了解更加全面,印度学子选择来华学习深造的越来越多,而印度电影和瑜伽更是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

随着冷战后中印经济同时崛起,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说,两国关系已经超出了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的战略影响。然而,要巩固和发展好中印关系,建构一个稳定合作的关系框架,双方仍有值得共同努力的巨大空间。

中印关系的基础逐渐发生变化

回望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遥望发展前景,最需要理解和把握的一点是,中印关系的战略基础正在甚至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建立在过去时代基础上的中印关系正面临着重塑的时刻。

最明显的变化是,两国在经济上实现同时崛起,共同走在了世界大国的前列,与此同时,两国的发展差距也在拉大。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时,印度名义GDP排在世界第12位,中国则排在第11位,两国经济总量基本接近。1991年印度开始经济改革时,印度名义GDP排在世界第17位,中国仍排在第11位,中国总量是印度的1.4倍多。然而,到2 019年,印度成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中国则在2011年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大致是印度的5倍。如果要以购买力平价来算的话,中印的经济总量分居世界第一、第三。2015年莫迪政府上台后,其中三年(2015、2016、2 017年)的GDP增长率略超中国,但是中印整体实力对比格局仍将会延续相当长时间。

印度不再是过去的印度了,中印关系显然要在这一实力基础上进行重构。基于印度的实力变化,印度外交越来越彰显出大国外交做派,追求大国“标配”的地位。在对外关系上,更加凸显出其民族主义的一面,不论是对南亚邻国的外交上,还是对美国、中国等国的大国外交中,都不惮于显示强硬的一面。另一方面,中国外交也出现了新变化,着力塑造周边的战略态势愈益明显。由此,加剧了两国在全球地位和地区影响力塑造上的竞争。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则是印度外交理念的改变。传统上,印度外交多少都会声称坚持“不结盟”主义,甚至2012年时仍有印度重要智库主张要奉行2.0版本的不结盟外交,尽管早在英迪拉,甘地时期印度就已经严重背离了这一外交传统。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外交声称追求的是“多边结盟”,其外交布局发生了重大改变,特别明显的表现是实现了同以色列建交,同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与“美国朋友圈”国家都大幅改善关系的同时,印度与俄罗斯等传统战略伙伴适度拉开了距离。美印在防务关系上逐渐走向更具实质性内容的“天然盟友”。

莫迪上台以来,美印军队之间的“互操性(Interoperability)”大大提升,除了频繁的海上演习,印美三军建立起了联合演习机制。两国还相继签署了《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和《通讯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2020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印时,双方还承诺早日缔结《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

印度由“不结盟”外交下的“亲苏”,转变为冷战后的逐渐“亲美”“靠美”。部分原因在于,中印实力对比的差距不断拉大,加上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走近,导致印度无法借力俄罗斯来平衡中国。此外,维持中印关系的价值与认同的基础在弱化。20世纪中期,中印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不仅互相支持,而且共享亚洲国家共同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梦、繁榮梦。文化上,两国都是传统文明古国,产生了自然的心灵相通。然而,随着殖民主义记忆的远去,过去凝聚中印两国的反殖、反霸理念已经大大削弱,印度对被殖民的历史记忆逐渐淡化。相反,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在凸显。

新型中印关系的构建

尽管中印关系的战略基础与价值基础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并不是说两国不存在共同利益了。相反,作为国情相似的大国,中印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正是这些共同利益的存在,使得两国关系能够在起起伏伏中发展。

中印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民生问题,都要为本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创造福祉。尽管两国在经济体量上都实现了跨越,但是就人均财富而言,中印仍旧是发展中大国,发展经济是两国长期需要努力的目标。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两国的共同利益大大扩大。美国对全球化失去信心,将自由贸易看作是一剂毒药,由此直接导致了全球化进程的倒退。而中印对全球化的看法高度趋同。就中国的发展经验而言,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条件;对印度来说,其经济崛起也是在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进程中取得的。两国都将维护和推动全球化作为共同的政策。因此,问题就是如何能够真正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把共同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合作成果。

在充分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好两国的分歧,不让分歧演化为冲突,这也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中印作为山水相连的邻国,由于历史原因而存在诸多分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要善于将棘手的“老问题”管控好,不断寻求出新的解决之道。双方只有不断缩小两国的“问题清单”,才不会因“一时一事”干扰双边关系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确立正确的交往理念,中印只有确立“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好邻居金不换”“远亲不如近邻”的交往理念,才更容易构建出实质的战略互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实现中印“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也最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为如此,要通过总结中印建交7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为两国的和平稳定相处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交往经验,进而为将来开拓出一条共处共赢之道。对两个将重新实现民族复兴的文明古国来说,真正在彼此相处中做到“心中有规”“做事有尺”“行为有度”,“龙象共舞”之道就能逐渐形成。

本文作者林民旺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共同利益中印中印关系
资讯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政治学视角下公共权力的目的分析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
浅析“莫迪时代”中印关系的机遇与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