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12 13:02曹水英郭玉青高学军晁素兰
癌症进展 2020年13期
关键词:肿瘤评分心理

曹水英,郭玉青,高学军,晁素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1脑病中心,2办公室,北京100043

颅内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又称脑肿瘤、颅脑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肿瘤。颅内肿瘤是医学上常见的危重病,随着医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脑肿瘤切除术广泛开展[1]。手术是治疗颅内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也更加确切。但患者会因病情、手术效果等因素产生不良情绪[3],患者对不良情绪的应对方式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发生改变[4],且部分患者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生存率降低[5]。为此,本研究针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良情绪进行研究,对其采用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均为颅内原发肿瘤,行手术切除治疗;②术后能够正常沟通,自我意识清晰;③年龄≥18岁;④术后住院时间超过4周。排除标准:①术后住院期间出现意识障碍;②住院期间死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58例颅内肿瘤患者,依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方式进行干预,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3个方面的干预。①认知能力: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解,依据其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等,结合医院环境、同屋患者和陪护人员等对其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认知讲解,评估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以及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疾病认知。通过集中讲座、个性讲解的方式使患者了解围手术期疾病改变、临床体征改变、饮食调护、自我检测等内容,并参与到治疗过程中。②心理调护:颅内肿瘤手术因手术位置因素,很多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多以紧张、恐惧、焦虑等为主。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通过专业知识讲座、病情讲解等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给予一定的鼓励。使患者产生在被关注、被尊重和信任,使其保持心情愉悦。③社会支持:主要指患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和支持。针对患者的社会环境、知识结构和家庭环境等进行分析,并给予教育指导,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干预,主要以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为主。医护人员针对疾病和手术治疗、术后情况等进行讲解,护理人员主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看护。

两组患者在术后(术后3天内完成)和术后4周进行数据收集和评价并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不良情绪评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7],其分数越高,情绪越差。

应对方式评价采用应对方式量表(copy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8],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共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每个条目分为“是”“否”两个选项,分别计1分和0分,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三项得分越高,应对方式越好;自责、幻想、退避三项得分越高,应对方式越差。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量表[9],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后4周评分情况,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情况的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的比较

2.2 应对方式情况的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评分均升高,自责、幻想、退避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自责、幻想、退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CSQ评分的比较

2.3 生活质量情况的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颅内肿瘤主要是指位于颅骨包围成的封闭空腔(颅腔)之内的肿瘤。因此,颅内肿瘤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其他疗法[10]。颅内肿瘤患者在患病后均有一定的精神压力[11-12],面对病情、治疗方式等,患者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13],应对方式不同,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

表4 两组患者QOL评分的比较

为此,本研究将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方式作为研究方法,对颅内肿瘤患者情绪、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术后4周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患者HAMA、HAMD、CSQ和QOL评分改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主要针对患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不同形式的支持方式,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14-16]。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持方式已经深入到各个方面[17]。最早社会支持是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今已经发展到了网络支持。本研究针对患者的心理和认知等情况给予社会支持,从而改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常规的干预方法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影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肿瘤评分心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北京肿瘤防治联盟(BJCA)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