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幼儿园一起疱疹性咽峡炎调查分析

2020-08-13 07:47徐安琼王世文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咽峡炎肠道病毒年龄组

李 瑞,徐安琼,王世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300)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 d,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1]。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2]。该病传染性较强,传播快,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易聚集流行[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在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不易划分,但我国目前尚未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监测和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也很多,同样会引起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的发生[4]。因此本研究对2018年11月一起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进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某幼儿园于2018年11月3日至11月18日中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及同一幼儿园有发热(体温≥37.5℃),伴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之一的患儿共15例。

1.2 研究方法(1)聚集性疫情定义: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疱疹性咽峡炎病例;(2)采集信息:收集该幼儿园基本情况,全园儿童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研究对象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疱疹消失时间等信息,并做好详细记录;(3)罹患率计算:男(女)罹患率=该园男(女)发病数/该园男(女)人数×100%;年龄别罹患率=该园某年龄段发病数/该园某年龄段人数×100%。

1.3 实验室检测为提高检测效率,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和口水混合标本,15例患儿中共采集到9名病例的标本,包括症状期、症状消失后2~10天的混合标本共计23份,由区疾控中心应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EV71和CoxA16的核酸检测,部分阳性标本进一步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分型。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核对,使用SPSS 2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依据Bonferroni法,调整α=原α/两两比较次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该幼儿园为公立幼儿园,共有13个班级,434名儿童,其中男童222名,女童212名,65名教职员工,1名专职保健老师和1名兼职保健老师,无住校儿童。该幼儿园有一栋L型三层教学楼,一层有5个教室,二层和三层各有4个教室,其中发生疫情的班级共6个,分别为小1班、小2班、小3班和托班位于一层,中2班位于二层,大1班位于三层。该幼儿园硬件条件良好,儿童密度较大,园内环境良好,每个班级1个厕所,厕所通风良好,5个水龙头用来洗手。此次疫情共涉及病例15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11月3日,11月5日和9日为发病高峰,呈双峰。此次疫情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11月16日,距末例病例发病时间14天后无新发病例,故于12月1日起该起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结案,累计发病15例。

图1 某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发病时间分布

2.2.2 空间分布 病例分布于托班、小1班、小2班、中2班、大1班和小3班六个班级,班级罹患率分别为12.5%、15.63%、3.13%、8.82%、2.70%和3.23%,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78,P>0.05)。见表1。

表1 某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班级分布情况

2.2.3 人群分布 此次疫情病例年龄2~5岁,各年龄组罹患率分别为28.57%、8.00%、1.43%和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46,P<0.001),需要对各年龄组进行两两比较,依据Bonferroni法,调整α=0.05/6=0.008,结果显示2~3岁年龄组和5~6岁年龄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岁年龄组和5~6岁年龄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6例,男女性别比1.5∶1,男性罹患率为4.05%女性罹患率为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7,P>0.05)。见表2。

表2 某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发病人群情况

2.3 病原学情况共采集23份标本,11份为肠道病毒通用阳性,选取4份进一步分型为柯萨奇病毒A10(CoxA10)阳性。见表3。

表3 某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实验室检测结果汇总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与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初期临床症状相近,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黏膜疱疹[5],因此临床诊断与手足口病难以辨别;同时疱疹性咽峡炎并未与手足口病一样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容易在托幼机构造成感染和传播,引起一系列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的发生[6-8]。有研究发现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种类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相同[9],此次疫情病原学检测结果为CA10,加之曾经也有CA10引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报道[10],这种病原上的同源性使得两者难以区分;此次研究还通过对症状消失后1~10d的病例采样发现,病原学结果仍然存在肠道病毒阳性,提示疱疹性咽峡炎在症状消失后仍有病毒排出,具有传染性。但此次采样混合了咽拭子、肛拭子和口水,无法辨别病毒阳性来源于哪,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显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展为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大[5],时有重症病例出现[2],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疱疹性咽峡炎纳入传染病监测工作中或纳入手足口病监测管理中[2,4,7,9];另外此次研究显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消失后仍具有传染性,按照手足口病14d隔离时间来进行管理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压力和难度增加,因此疱疹性咽峡炎的监测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建议将其纳入手足口病管理,落实严格的隔离、消毒、手卫生等预防控制措施,为疫情监测、处置提供指南依据,切实保护学生、儿童的生命健康。

猜你喜欢
咽峡炎肠道病毒年龄组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