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

2020-08-13 06:21保积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胰腺炎组间死亡率

保积武

(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 西宁)

0 引言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全身或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此种疾病病情较为急迫,并发症较多,患者死亡率较高[1]。通常是由于患者患有胆道结石或长期酗酒、暴饮暴食所导致。患者患病后将会出现持续性腹痛、呕吐、黄疸、呼吸异常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甚者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大,确诊后需对患者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此类患者,但手术时期的选择尚存有争议,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时期,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4.36±3.24)岁,平均病程为(3.73±1.97)d;B组患者 27例,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5.27±3.42)岁,平均病程为(3.81±1.86)d;C组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4.92±3.34)岁,平均病程为(3.78±1.85)d。对比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已批准开展。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A组患者在<72 h时进行手术治疗;B组患者在73~168 h时进行手术治疗;C组患者在>168 h时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将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开腹后,清除患者肠道处凝血块以及各种淤滞物。将多余浊液吸出后,切开患者胰腺上下边缘处的腹膜,以及十二指肠外侧的腹膜,充分分离患者胰腺头部与尾部,注意切除时动作应当尽量轻,防止损伤患者周围正常的胆总管、胰管、脾动脉等。切除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腹部进行充分冲洗,并置入2根引流管于患者左右下腹部处,逐层缝合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死亡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使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析,显效:患者治疗后好转明显或痊愈;有效:患者治疗后有一定好转未痊愈;无效:患者治疗后几乎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所得所有数据输入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若出现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情况、并发症情况比较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A组患者治疗后死亡9例(42.9%),B组患者治疗后死亡8例(29.6%),C组患者治疗后死亡3例(8.8%);A组共发生并发症11例(52.4%),B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3例(48.1%),C组发生并发症8例(23.5%)。C组与其余两组进行比较,C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A、B组(χ2=8.815、4.408、4.779、4.040;P=0.003、0.036、0.029、0.044),其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各组治疗效果情况,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 A、B 组(χ2=19.904、11.836;P=0.001、0.001),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3 结论

通常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于患者自身胆道结石、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出现异常、长期酗酒以及暴饮暴食所导致[3]。在患病后患者表现症状较多,最为常见的即是中上腹持续性的疼痛,并且将会向后背部逐渐放射蔓延。除此之外还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黄疸、发热、呼吸加快或紧促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昏迷、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在患者确诊后,应当立即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持续发展。

通过对患者的血、尿淀粉酶、白细胞数、B超、CT检查,即可进行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并进行疾病确诊[5]。因患者体内存有炎症反应,因此白细胞数将会在发病时上升,并且血、尿淀粉酶数量将会升高,B超检查成像可观察患者胰腺出现重大情况,并且边缘模糊不清、呈不规则形状,CT检查成像可观察到患者肾脏周围区已完全消失,并且伴有胸腔积液、腹水等病变情况。

确诊后,临床可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为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治疗,或通过药物的使用以及吸氧等方法达到治疗目的[6]。但由于此类方法效果较慢,治疗效果较差,整体效果无法满足预期。因此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时,主要采取手术措施为患者进行治疗[7-8]。

但当患者患病后于何时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更佳,目前临床尚存有一定争议。通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治疗后,其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远高于A、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患者>168 h后进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整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较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选择尽量延后手术治疗时期,>168 h后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有效率,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胰腺炎组间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Reporting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es in nasogastric and nasojejunal enteral nutri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