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0-08-13 06:21辛俊颖高建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辛俊颖,高建华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 引言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能够保障患者关节的治疗方式,常用于膝关节以及髋关节之中,尤其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使用人工假体代替原有病变关节的作用,保障患者术后基本功能恢复[1-2]。虽然是极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仍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便是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病症,这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康复能力,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3-4]。本次研究特别选取我院18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科学有效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80例,严格遵循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中44例男性,46例女性,年龄52~79岁,平均(60.65±2.09)岁;观察组中 42例男性,48例女性,年龄 50~80岁,平均(60.72±2.10)岁,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其中应当排除以下存在:(1)曾有静脉血栓史患者;(2)术前7 d服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患者;(3)不配合后续护理治疗患者以及家属。本次研究是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然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实时观察患者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静脉补液,保障其生命安全,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手术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训练,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1)术前评估:术前应当增加对患者的了解,咨询并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以及过敏史,然后进行完善各项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为后续进行有效的手术计划提供依据,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应进行重点宣教,劝导戒烟限酒,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以此达到保持大便通畅的目的,并且在大小便过程中避免过于用力,致使腹压增加表现,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循环能力。(2)健康指导: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以及禁忌史,并且告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以及预防的必要性,以此保障后续护理过程中的遵医性,如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应当提前进行饮食干预,以清淡、易吸收为主。(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越早,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越微小,所以,术前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了解术中体位以及术后体位配合以及具体运动方式,教会患者术后如何进行股四头肌的锻炼以及踝关节的运动,加强对下肢肌肉的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4)术后基本护理:术后4 d内最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因此增加此时段的关注是很有必要的,日常就应当从患肢末梢的感觉运动、皮温色泽以及疼痛感知进行初步判定,如果在观察患者下肢表现过程中感觉触感冰凉、颜色发绀、肢体肿胀疼痛等征象应当考虑病症出现的可能,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紧急处理。(5)患肢护理:术后应当保障室内温度在25 ℃左右,在秋冬季可以使用热水袋保障患肢的基本温度,并且需要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减少血肿以及回流事件的发生,使用皮牵引以及防旋丁字鞋辅助患肢,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采用较为舒适的体位,然后患肢微微抬高15°,已达到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的目的,并且护理人员以及家属需要定时辅助患者进行体位的变换,以此减少褥疮发生的可能。(6)治疗护理:如若患者表现较为严重,则应当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常规以及凝血系列,还应当实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如若出现应当立即告知主治医师进行紧急处理。(7)机械性预防护理:机械性预防护理干预是预防深静脉血栓最明显的方法,弹力长袜可以产生自下而上的阶梯性压力差,有效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减少血液瘀滞出现,增加患处血液循环能力。

1.3 效果判定

手术后需观察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并且实时对于患者下肢情况进行观察,如若有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则应当告知主治医师进行紧急处理[5-6]。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SPSS 24.0软件建立相关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

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参数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在下肢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具体参数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应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此类并发症的患者例数也大幅增加。在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的静脉壁也是相对易受损的,并且身体是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加之长时间的卧床,患者血液循环能力降低,从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会大幅增加[7-8]。

据大量数据显示,目前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式为护理干预,本次研究特别应用了全方位护理干预,这是基础护理的发展以及延伸。此类护理主要分为术前以及术后2个方面,包括患者治疗以及生活多个层面,首先术前进行病症评估是为后续手术提供准备,并且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人群。然后进行健康指导以及术前锻炼,是进行一个提前的干预,增加后续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保障最终治疗效果。术后的护理主要是基础护理、患肢护理、治疗护理以及康复干预,这就涉及了环境、饮食、用药以及术后康复多个方面,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此类护理干预确实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次研究仍旧具有一定不足之处,需要在临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护理探究,以此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全方位护理干预预防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2.2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的5.56%,说明其效果更加显著,有效保障患者后续治疗效果的稳定。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后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使用全方位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较为显著,在保障患者减少病症发生的同时,还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