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20-08-13 07:07罗伟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高中

罗伟强

【摘要】  德育教育是高中政治教育活动的枢纽,也是提升学生道德意识与思维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掌握政治知识,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注入活水,使其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针对高中阶段政治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本文对德育教育展开论述,思考将德育教育理念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  高中 政治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008-01

优秀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为学生的情感发展、道德素养发展提供基石,将德育教育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能够促使学生与教学知识、与教师之间形成出色的情感共鸣,进而推动教学建设活动。如何消除学生与教学知识、德育教育与教学知识之间的隔阂,这是未来高中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直接发起者,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帮助学生,从而使其领悟到德育教育的精髓。但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比较有限,在教学环节,学生接触教师的唯一機会在于课堂问答,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意识缺乏足够的关注。在落后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仅仅局限于书本材料,学生对于教师的回应方式主要为“回答问题”,当师生双方不能相互理解时,教学隔阂将不断加深。

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接触政治知识、接触人文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表达个人情感,实现教育与管理的同步升华。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压力较大,受到主观思维意识的影响,其会将教师视为“严肃的门神”,缺乏与教师进行沟通的勇气。教师可主动打破这一教学僵局,在教学环节,将当下的时事热点、国家新闻作为教学材料导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创造研读相关材料的机会。通过“热点信息”,教学材料与学生兴趣相互碰撞,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有所改观。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针对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提出对应的思考问题,并与学生积极发起探究活动,从“平等”的位置上表达各自的观点。通过与教师的亲密交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语言、行为中受到积极影响,进而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身,为德育教育的生根发芽创造条件。

二、解读教材,科学导入德育

部分教师将德育教育活动与高中政治教育工作割裂开来,其将德育教育视为与教学工作“互不关联”的独立板块,并重新抽调时间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这种舍近求远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工作开始向着复杂化、繁琐化的方向发展,学生无法将政治教学与德育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学知识如同船,载着学生向彼岸前进,将德育教育理念引入到“船”上,则相当于为船加上了“帆”,学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掌握德育教育的精髓。教师应尝试将教材知识与德育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解读政治文化、解读德育思想的必要空间。以高中政治教材《政治生活》的相关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政党建设、对于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积极影响,对我国的国情、国家建设趋势进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教学资源提取出来,然后将其融入到“中国的国家建设活动当中”,结合中国的巨大变化,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建设及发展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伟人的思想智慧,并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奉献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情。依靠“思想”,学生获得了重新解读教学知识的机会,而在环境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自主创造表达情感的渠道,从而积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情操。

三、多元活动,表达独特情感

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涉及到历史、人文、思想等知识,在政治教学环节导入德育教育,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元活动,为学生创造表达情感的机会,然后从学生的主观情感入手,落实教育教学计划。

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制定不同的的活动方案。部分教学知识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的发展与建设实践演化而来的,如《哲学生活》,教师可在班级内发起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并分享我国经典的哲学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复杂的文化体系形成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逐步萌生出民族自豪感。部分教学知识与群众长期的生产实践有关,教师可积极发起模拟活动,以《经济生活》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导入“电信诈骗情景剧”,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景当中,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与法律意识,使其严格约束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成为一个奉公守法的良好公民。部分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抱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受到当前消极文化的影响,其对教学活动作出回应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师可利用传统文化制作标语,重新布置教学环境,结合教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劝诫,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行一善”等,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抵抗腐朽价值观的冲击。为保障德育教育工作的引导价值,教师应学会在生活中、在教材中寻找灵感,以教材知识验证实践结论,以实际生活响应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的深入创造良好环境。

结语

对于高中生来说,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引导其成才成人的重要教学板块,积极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促使其成为一个自由、完整、独立的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价值。在尝试将德育教育导入到高中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政治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要求提取出来,围绕教学建设计划,积极落实教学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安路艳.浅析高中政治德育教育教学[J].读书文摘,2017,000(014):338.

[2]邓其畏.高中政治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之我见[J].南北桥,2018(19).

[3]郑楠,刘畅,杨童,等.浅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16,000(002):P.250-250.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高中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