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之美,赏豪放之气

2020-08-13 10:00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词作宋词词人

胡善恩

词,作为一种与诗并称的文学体裁,无疑也是汉语之精华,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词既有委婉缠绵,又有高古雄浑,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也是中国文学走向通俗的一道界碑。下面,我们就以《词四首》为例,来看如何欣赏词这种文学体裁。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工于诗文,词作有的写边塞生活,开豪放词风之先河;有的写羁旅情怀,缠绵深婉,对后世的苏轼、王安石有一定的影响。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主要代表之一。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之一。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秋瑾(公元1875年-1907年),字璇卿、竞雄,号旦吾,自称鉴湖女侠。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的作品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背景链接

《渔家傲·秋思》写于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当地民谣有“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之说。这首题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于苏轼赴密州通判任上。熙宁八年(1075年),密州蝗旱灾害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又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首词是他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左右。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無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豪放派

“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革新派诗人打破传统柳词的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其特点是不拘守音律、气象恢宏雄放。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对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美点赏读

词作同诗歌一样,具有优美的语言、幽远的意境、动人的情感,要更好地把握词的内涵,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于“言语”。鉴赏古诗词,品析语言是最直观也是最基础的第一步。这就需要我们在朗读中学会品析词人遣词造句的艺术。例如《渔家傲·秋思》,在朗读时,同学们若抓住一个“异”字,理解词人起句便点明边塞环境的特殊,一方面是表明词人的感慨,同时又能营造壮阔苍凉的意境,为下文情感抒发做铺垫。有了这样的理解,有了这样的品味,我们才能深入词作,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

2.展于“意境”。词和诗一样,需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所以我们在品读词作时,只要找到词作的意象,然后借助联想和想象,便能再造意境,理解词情。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我们抓住“麾下炙”“塞外声”“沙场”“马”“弓”等意象,不难理解这是一幅雄浑苍莽的疆场征战图。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雄浑的场面?很自然是要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再抓住一个“醉”一个“梦”,结合后文“可怜白发生”,便能体会出这些场景在词人的梦中,表现出的是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3.止于“情感”。每首词都是词人情感的迸发。鉴赏语言,领悟意境,目的都是理解词人的情感,所以,阅读词作,一定要理解词人的情感。

怎样理解情感?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品析语言、抓住意象都能感受词人的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抓词眼、辨写法等来理解词作的情感。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除感受诗人打猎的“狂”,了解词人英姿勃发的气势,还要抓住用典,即“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来理解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杀敌的抱负。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要学会借助注释,明确一些意蕴丰厚的内涵句、感叹句,多方考虑,才会准确把握词人的情感。

类文阅读

诵读完《词四首》,我们再来看看一位老师读词的感受。

夏日炎炎读宋词

夏美艳

七月的武陵烈日炙烤,白晃晃的日光直逼双眼。没有一丝风,热气将地面上所有的一切层层裹挟,灼烁的紫薇也停止了摇曳,无言地低垂着。

这样的温度,人是不敢出门的。于是,打开空调,煮一壶热茶,在茶香氤氲的房间与宋词相约,竟成了这个假期我的日常。

我童年的阅读经历是极其贫瘠的,能拥有课本以外的几本小人书就不错了,读《少年文艺》《小溪流》则是更为奢侈的事。中学时我才开始接触一些老师特别推荐的鲁迅、巴金、契诃夫、莫泊桑的作品,当然也有三毛、金庸的书。十五六岁,懵懵懂懂的我考上了师范,惊喜于学校图书馆的书竟比新华书店还多。于是,我品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名著。但宋词在我眼里,是高深莫测的、不食烟火的经典,从不敢轻易亵渎。

不想硬着头皮当了一些年的语文老师,便免不了与宋词打交道,免不了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津津乐道的样子。在寒来暑往、教学相长的日子里,我竟不知不觉多次徜徉在这或深情或落寞或明丽的画面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于是开始觉着它的好了,不再抗拒与它的邂逅,哪怕只是惊鸿一瞥。

后来又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等。渐渐认识了词的来源与继承、发展、派系和不同解读;渐渐明白短短的几句宋词不仅仅是写写景致抒抒情而已,它包含了太多的历史变迁与人生浮沉。

有时不免会傻傻地想,是一股怎样的力量让那个华丽又凄婉的宋朝出现了那么多的才子佳人?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恬淡好古隐居多年的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柳永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欧阳修的“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似信手拈来,却穿越时空不绝于耳……

不过,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相思恋情的专门文体,它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等方面。所以,很多的宋词作者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这一点是我不太欣赏的地方。

所以,在众多的词人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东坡居士。“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的性情、襟怀、学问见之于诗,融之于词。他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望月思弟蘇辙,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真是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当然作为女性读者,那首在无眠的夜晚泣诉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最让人动容的。

任凭时光流转千年,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读宋词,不觉间七月已过。抬头看,紫薇在夏风中正轻轻摇曳。(摘自2019年8期《教师·中》)

读后一思

书香能致远。经典诗词,浸润心灵,齿颊生香。夏老师为教学而读宋词,从词作中感受到了词人高洁的品质、坚忍的性格和豁达的胸怀,蕴藉的是自己的情感,找到的是自己的人生方向。想一想,阅读词作之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考题链接

鹊桥仙·一竿风月

(2019年山东德州卷)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读后一思

示例:阅读词作,特别是阅读豪放词作,我感叹词人那种雄浑的气势和借词作传达心志的匠心。

考题链接

1.鹊桥仙;牛郎织女。

2.“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打鱼,潮平时靠岸系缆,潮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3.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责编:张戎

猜你喜欢
词作宋词词人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孤馆寒窗夜无寐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