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实践探索

2020-08-14 09:47胡丽琴
求知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区域活动实践探索

胡丽琴

摘 要: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实现区域活动有效性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存在师幼之间未能建立情感连接,互动无法对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以及互动形式化,无法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我们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储蓄时间”“坐下来看”“抓住契机”等有效策略以营造宽松的互动氛围,准确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调整位置,将“球”回传给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脚手架”,以提升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改变幼儿的认知结构,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提高幼儿园整体的保教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师幼互动;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6-0002-02

引 言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师幼互动是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核心[1]。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或小组式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把幼儿的学习融入游戏的课程模式,它倡导的是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伙伴和活动内容,进行主动交往和主动探索。与集体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在活动观察中与幼儿互动,对接幼儿需求,给予回应并适时介入,与幼儿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师幼之间未能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研究表明,师幼关系对师幼互动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师幼互动在发展初期需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尊重,感受温暖,从而与教师建立一种情感连接,在相互信任中保证互动的有效性。在实践工作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教师通常会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及幼儿的发展缓慢等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中,否定或漠视幼儿的互动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无法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2.幼儿主体性不强,教师发起的互动未能满足幼儿需求

师幼互动的核心是教师和幼儿。在笔者观察的区域活动中,共发生了15个互动事件,以教师为主导发起的互动事件有12个,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事件仅有3个。教师发起的互动以安全提醒和纪律维护为主。通过这一观察数据发现,虽然两者同属互动的主体,但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未能对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作为活动的主体,幼儿本身的主体性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

3.互动趋于形式化,未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每天一小时的区域活动,班级中的互动气氛越热烈活跃,幼儿的情绪就越高涨,探索也就越积极[2]。不断有幼儿找教师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各种小分歧、小报告也时有发生。然而教师往往因为敏感度不高,无法准确把握教育动向以应对突发状况,未能更好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要素,更多的是只看到表面的矛盾和争执,没有了解争执的核心,就将问题定在区域规则、班级常规上,忽视了问题的核心,不经思考就轻易喊停、制止或以“老师一会儿批评他”“很好”“真棒”等简单空泛的言辞敷衍应对,为了“互动”而“互动”,没有用实质性的内容回应幼儿,未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由此可见,教学支持质量亟待提高。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实践探索

1.“储蓄时间”,建立师幼间的情感连接

心理学家普林格尔在《儿童的需要》中提到,儿童需要感觉到自己是被他人关心、爱护的,感觉到自己处于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并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关系,而是以情感为纽带。幼儿大多具有向师性,愿意亲近教师,乐意与教师分享交流,无形中促进师幼互动的良性发展。

我们可以采取“储蓄时间”的方法,每周在固定时段与幼儿开展积极互动。互动的频率可以每周1~2次,每次5~10分钟,为日后的互动营造宽松的氛围,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首先,观察。教师要用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和感受。其次,叙述和反应。教师以略有不同的方式复述幼儿的话。再次,标记。教师表达观察到的幼儿的情绪和感受。最后,聚焦师幼关系。教师经常表达“我来这里是为了你”“我接受你”“我理解你”等类似的感受,以情感支持的方式与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

案例1:幼儿A因为插班新入园,早上入园情绪不好,嘴里嘟囔着:“我不开心!我就是不开心!”对正在开展的区域活动也不太感兴趣,甚至对同伴的接近有些抵触。教师关注这一现象后走到幼儿A身边说:“我看到你现在有点儿不开心,就像我有時候也会不开心一样,但是我发现区域里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游戏哦,你愿意和我一起参与吗?如果你现在不想也没关系,等你想玩的时候再告诉我,我会在这里等着你哦!”刚开始,A不说话,但慢慢地变得不再抵触同伴的接近。之后的一周,教师基本上在每天的入园环节都会关注这位幼儿,和她进行几分钟的情感互动。一周后,幼儿A开始主动和教师打招呼,并加入区域游戏。

2.“坐下来看”,满足幼儿需求,激发主体意识

刘焱教授认为: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坐下来看”是让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深入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聚焦幼儿现阶段的经验水平及可能发展的经验,等待介入的契机,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改变幼儿被动、受抑制或主体性被忽视、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区域活动实践探索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