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任务驱动型作文平常测试题目命制的尺度

2020-08-14 09:50张卫娜
师道·教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入口审题命题

张卫娜

在立德树人的大语文语境下,高考作文不是挑选作家的舞台,不是展现文学才华的领地,而是用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测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既然如此,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平常测试命题就应重新定位训练的目的和动机,每两周一次的写作测试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的测试,不是为了提升学生文学才思的测试,而是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学科应有的思辨力、批判力和核心素养。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再来命制平常的写作测试题目,会更科学更高效。

一、关联学生具体生活情境

除了2016年的漫画作文题“一个巴掌和一个吻”,为展现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而设置审题障碍外,一般的写作命题都不设审题障碍。不管是2019年全国一卷的号召大家“热爱劳动”,还是全国二卷五四精神的赓续,甚至全国三卷的漫画“你们再看看试卷,我再看看你们”,都符合学生的特定身份特征,关联到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写作切入口都比较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这些情境为学生写出真情自我提供外在驱动力,为实现真实的写作提供典型内容。即使是设置审题障碍的漫画作文题,如“一个巴掌和一个吻”,坚持“原则”,也会考虑到漫画内容与学生真实情境的关联性,不会让学生有距离感,因为审题障碍而无从下笔。

学生写作不管是平常的写作还是高考写作,就像是登山爬坡,必须到达指定入口,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这里的指定入口就是符合文题要求的作文立意。至于他是徒手爬,是担架上,还是选择借助登山杖,这就要看他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力,总之,只要他到了指定入口,他的目标就是山顶,就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把观点表达出来。如果写作的入口太隐秘太幽微,那么很多学生无法找到入口,就只能“迷路”或者走到别处去。很多语文老师们更关注作文命题的文学味儿,但是语文老师们欣赏的文学味儿和学生的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时候是有断层的,如果这个断层过大,学生不仅没有办法写出文学味儿十足的作文,反而会失掉题目测试的初衷,打击学生的写作自信。所以,高中平常写作的测试题目应该关联学生真实具体生活情境,以真实具体情境搭建写作支架。这个支架应来源于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且高于具体生活情境,使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找到写作“入口”,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分析力,刺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功底,最终将思考的结果表达成文字,流淌成作文。

写作测试题目的“入口”不能太高,不能太难,不能只符合老师的喜好或极少数学生的理解力,而不关注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使他们还没“进入”,就已经迷路。

二、以“具体情境”和“典型任务”作为标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一章,对测试与考试的目的、命题思路与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个方面作出规定性的建议与要求。“新课标”指出:“命题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这个“具体情境”是“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学生语文科学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只有“真实的有意义”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实践活动,才能避免训练过分强调实质而与真实的语言实践脱节。“典型任务”则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或者说,它的本质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任务情景”或“问题情境”,任务指令包含其中,且这种指向并非一般任务的单一指向,而是具有具体情境的相对多维指向。以这两点为载体,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和现有水平,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養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测试命题,应树立学生身份的意识,关联学生的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并且以“具体情境”和“典型任务”作为标尺来测量其好坏和优劣,这样才能为学生写作提供外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命题背离学生身份,远离学生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那么也就背离了测试的初衷,达不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同时挫伤学生的写作自信,使学生难有成就感,最终影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入口审题命题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三招”学会审题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