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程思政中发挥心理学积极因素

2020-08-14 10:13胡普树
新丝路(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

胡普树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落实,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导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更重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促进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升华,推动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所以在课程思政中发挥心理学积极因素,加快学生从行为到思想上对思想政治的理解。本文根据现有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积极因素的运用现状,给出相对应的运用策略,希望对加强心理学积极因素在课程思政中运用实效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心理学;有效策略

心理学积极因素包括积极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积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认真的做事风格。课程思政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时需对学生心理发展进行分析,通过有形与无形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心理学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态度,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一、在课程思政中心理学因素运用现状

1.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偏向思政课本内容教学,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课本内容教学以及教师讲解,但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导有余却缺乏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课堂上只是教师的一味传输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感和距离感,大幅度降低了学生吸收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效果。人是感情的动物,需要靠氛围去带动,在课程思政中运用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参与感,积极与教师互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学校及教师对无意识心理作用重视以及运用的程度不足。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堂的形式教学,对潜移默化即无意识心理因素的重视程度较低,看重学生对课程思想政治知识点的学习,可能会使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内容枯燥,目的性过强,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对课程思政产生抵触情绪,使思政教学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认同与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3.课程思政受到课堂的限制,无法有效发挥心理学积极因素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单纯依靠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度较小,使心理学因素对课程思政的影响不够显著。课堂教学不是只有狭义上的在课室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从广义上来说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为课程思政教学场所,更好地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方针。学校需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学校形成的相对封闭的教学场所,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将课程思政思想理念贯彻到各科学习过程中,通过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一体化联动,贯彻品德教育,实现协同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学形式,最大程度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二、在课程思政中发挥心理学积极因素的有效策略

1.增强课程思政互动情境式体验,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课堂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了使正确的育人理念,需要利用好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将当前时事热点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社会时事热点的认识和代入感,通过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探讨,将问题不断深入,可以加深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积极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产生认同,引发学生共鸣,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

2.提升对无意识心理作用重视程度,强调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潜意识的控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念,为了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需要在有形、有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言行的同时,再以柔性的无意识心理教育进行补充。所以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榜样,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自然地接受教育,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肯定而又持久的价值观念,从内在思想到外在行动贯彻自我激励机制,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3.不拘泥于课堂,将心理学积极因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课程教学不能受到教学场所的限制,需要发挥学校多渠道宣传教学优势,将课内外,校内外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联动,利用陶冶、体验、模仿和认同等无意识教育方式,贯彻全员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方针,让思政教育深入学生心中,并通过有形意识与无形意识之间相互作用,将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综合育人,协调育人的教学目的。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三、结语

以心理学积极因素为导向,可以将课程思政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导向,提升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和作用,积极利用学校多渠道宣传优势和教书育人环境优势,将刚性的有形教学与柔性的无意识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學积极因素对人的感染和熏陶,达到以身立教,以情感化,以行促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静.心理学视域的泛课程思政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101

[2]平爱红.“课程思政”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以心理学课程为例[J].经济师,2019(12):181-182

[3]徐蓉蓉.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技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39-40

[4]杨薇.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9):118-119

猜你喜欢
心理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
“没有用”的心理学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跟踪导练(二)5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