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世界

2020-08-16 13:58彭一
中华手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粉蒸肉微缩食材

彭一

来,让我们来一场“头脑风暴”!

大胆想象,如果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缩小几十倍,依旧形色喜人,甚至越发有趣,这样的尝试,会不会趣味感爆棚?这就是“脑洞大开”的微缩场景,它的魔力在于,一把将人拽进奇妙的迷你空间!

我们所说的“微缩场景“,其实是指将现实生活中已存在,或已有描述有记录的场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并用模型材料制作出来,从而有助于观众能更全面、更易于观察场景的一门艺术。当然,这也是一门需要倾注制作者大量时间、大量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空间及器物的营造和使用,微缩场景制作者们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无论是充满匠心与审美的实体建筑,还是五花八门的餐桌菜肴,都与他人、与世界形成更广泛、更深刻的连接。这些“极小的空间”,是容纳不同精神、物质生活的载体,让每一位手工藝爱好者基于这个空间,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灵感之所。

心与手的立体王国

一扇锈迹斑斑的工厂大门,拉开了微缩建筑的奇妙世界。

老旧的街道与店铺,沾满灰尘的红色招牌,这些在当今现实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场景,被模型发烧友槐浩“复刻”在我们眼前,变得妙趣横生起来。当现代城市的边界越来越宽,实体建筑愈趋庞大时,槐浩做了一件与建筑发展“相反”的——事制作微缩建筑。没有太多的设计,不追求过分的整洁,而是还原建筑本身的质朴,将实体建筑最鲜活的外在风貌与精神内核,呈现在每个人面前。2005年,槐浩接触到微缩场景这门艺术形式,并对此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他想把自己的爱好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带领他们动手制作微缩建筑。

也就是从那时起,槐浩在不同的学校里给学生们上微缩建筑课。在他看来,微缩建筑的制作,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拓展,也可以将城市的过往与精神,在寓教于乐的创作中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建筑肌理与文化血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

于作品而言,槐浩让废旧的物品成为创作的主角。微缩建筑所选取的材料几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软木、黄铜螺丝、塑料玻璃……其创作灵感大多来自家乡的街景。10多年的创作经历,让槐浩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领域变得越来越宽泛,作品也更容易和人们产生共鸣。

《红旗理发店》是槐浩致敬少年时光的作品。

在槐浩的记忆里,老式理发店里吱吱呀呀的木椅泛着点点油光,磨得掉漆的绿皮理发椅,散落一地的头发,塑料小梳、复古海报、老式电推、摇头风扇……都能把他拉回那个纯真的年代。《红旗理发店》从构思到每一件物品的精心制作,都让槐浩十分“烧脑”。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他在各种材料上反复尝试。比如制作店里的一把椅子,就用到了笔帽、泡沫、卡纸、真皮等8种材料。这家有些破旧的理发店,从内而外,情味依旧。

《爷爷的小屋》是槐浩的心头宝。

傍晚时,远远的山坡上,星罗密布的老式房屋散发出昏黄的灯光,袅袅的炊烟弥漫开来。无数人儿时的记忆被唤醒,这也是中国千百个乡村的缩影。

这件微缩建筑作品让槐浩想起了爷爷的家。沙土院坝上铺满了青石板,刚从外边儿抱回来的柴火堆积在一旁,准备烧水的爷爷将农具随手搭在树边,树枝撑起的棚屋就是农家的厨房,丰收的玉米挂在屋檐下……质朴与怀旧之气徐徐展开。

一件作品的诞生太讲究了。通常,微缩建筑和真实建筑的比例大致是1:35或1:25。考虑到方便移动等因素,除了专门为博物馆等展馆定制外,微缩场景的体积一般不用特别大。还原现实的过程,也是艺术实现的过程。当然,微缩建筑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百分百还原,它更多的是提取和保留一部分关键元素,比如能反映出时代气质,具备时代特点的元素。能清晰反映历史情境,有着时代烙印,以及生活化的场景是最佳之选。

“一件手工艺作品,如果能打动人,那么就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槐浩认为的优秀微缩作品是和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让观者从作品本身看到熟悉的场景和回忆。能产生共鸣的,才是动人的。

但,一件手工艺品的创作,似乎从来都会经历成功与失败的循环。

槐浩曾经为参加一次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而精心准备,可并没有脱颖而出,这让槐浩深感在赛事领域,微缩建筑没有太大的突破口。但在商业领域,特别是一些影视背景的制作、博物馆的场景复原,甚至是国外的影视大片和科幻电影中,微缩场景都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参赛败北,在1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槐浩心里还有一些“大石”:人们不太理解微缩场景这种艺术形式,作品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手工制作的作品周期长、产出慢……所以,想要快速拥有经济效益反向支持技艺发展就实属不易。为了解决经济支撑这个问题,槐浩将作品创作的每个环节都绘成了步骤图,然后汇总成一个个教程,在中小学校和部分非遗活动中,让对手工艺感兴趣的孩子体验微缩建筑的制作乐趣。

爱上一门技艺,就真的会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其中。当槐浩钻进微缩建筑的场域后,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他的潜心雕琢。或许,这就是对技艺的传承与敬畏。

制作微缩建筑小贴士

1.在前期的设计和制图上,建筑比例的把控非常重要,一定要与实体建筑换算准确,否则后期实物的修改令人“抓狂”。另外,微缩建筑考究的是细节,作品成型后,人们往往会往细处看。所以无论是制作者还是观赏者,用放大镜代替肉眼观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2.因为做一件微缩建筑的材料非常丰富,所以材料的分类放置也至关重要,这样会解决四处寻物的问题。

3.微缩建筑作品的主题是诞生优秀作品的前提,鲜明的、时代性的、共鸣感强的作品往往更出彩。

对话槐浩

Q:您是如何定位自己的?

A:我是一名制造者。我没有说“创造”,是因为我认为倾注想象力的制作过程,本就是一种创造。我会持续学习和改进现有的技术,并“放飞”自己的创造能力,探索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Q:您希望微缩建筑的未来是怎样的?

A:说实话,微缩建筑的受众面并不广。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它,更希望把它作为一类教育资源向外推广,接触的人和玩儿的人多了,微缩场景自然能催生出更多艺术的可能。

指尖上的万千好味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或许你完全不能想象,在拳头般大小的厨房里,竟弥漫着热腾的烟火之气。

那些根本拿捏不住的胡萝卜,芝麻粒大小的肉馅饺子,一颗颗比手指头大一点的包菜……众多新鲜的食材,被自称“吃货”的苏小小放进了一个缩小了20倍的厨房里。

微缩爱好者们像魔术大师一般,竟能在食材的比例上收放自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饮食哲学,从不会因为食物体积的大小而變化,哪怕是微缩,也同样兼顾十足的美味与完美的形色。

关于微缩美食的制作,苏小小有一个“跨界”的比喻:制作一间形态丰富的微缩厨房,以及一份迷你别致的微缩美食,就像习武一般,需不断精进自己的制作技术。她非常热衷于购买各种迷你厨具和食材。从食材的处理,到加工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颇有讲究,也有相对客观的标准。如果食材的拿捏稍有偏差,出品的菜肴就会与预期相去甚远。

在人气指数居高不下的网络视频中,苏小小亲手砌窑炉,组装桌椅,打理食材,不假人手。微缩厨房的生气盎然与不拘一格,似乎是现实厨房中的横切面,让大众在网格视频中感受到美食的可口与趣味。

在众多的微缩美食里,鲜肉水饺是制作工序较为复杂的一道菜。

和面,是包饺子的第一步。微量的面粉撒入比巴掌还小的瓷盆里,而后缓慢滴入少量清水,与此同时,另一只手的指尖掐着牙签般大小的筷子不断搅拌。特别注意的是,注入清水的速度一定要非常慢,如果一股脑地把水全倒进瓷盆里,整个制作过程就得泡汤。

面粉和水搅拌均匀后,用指腹揉捏到一起,形成小面团,再将小面团放进另一个小瓷盆里,盖上盖子。这一步叫“醒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面团里的水分更加均匀。醒面后,再将小面团细分出小块,用牙签般大小的擀面杖擀出厚薄均匀的饺子皮。

接下来,用小刀将芝麻粒大小的猪肉馅剁细,拌入细盐、葱姜粒和微量的胡椒粉,调成馅料。每张饺子皮包入微量馅料,用指尖捏成小饺子。最后,将小饺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小铜锅中煮至浮起,反复点水两次后捞出,微缩版的鲜肉水饺就可以热腾出锅。

鲜肉水饺在网络“上心”后,被网友们惊呼“史上最小水饺”,甚至还有风趣的留言:“100碗都不够吃!”

和有趣的迷你水饺相比,另一道“心尖上的微缩美食”——粉蒸肉则“情怀”了很多。粉蒸肉是苏小小的母亲年轻时候的拿手菜,为了还原这份温情,苏小小放胆尝试。

“复刻”粉蒸肉时,需选用肥瘦相宜的五花猪肉,用蒸肉粉、葱姜蒜粒、几滴酱油等佐料加以腌制。腌制完成后,在五花肉下面用撕碎的一小块包菜叶垫底,然后放入巴掌般大小的竹蒸笼里蒸个十来分钟。蒸具至关重要,微型蒸笼下面的“针眼”小孔有利于水汽的排出,不至于让水汽残留在蒸肉上。竹蒸笼的加持,可以让粉蒸肉最终的口感干爽鲜香。

苏小小的美食视频里,“母亲牌”粉蒸肉成为获赞最多的微缩美食之一。视频里的“孩子”端上香气四溢的粉蒸肉,和“妈妈”坐在沙发边,共享这份温情。日之夕矣,拥炉而坐的温暖,想想都是美滋滋的。有众多网友在苏小小的视频里“挥泪”说:“想妈妈了。”

手工搭建的微缩厨房和指尖上的食物在大众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少,但又如同“标本”一样特别。最近,苏小小在经典的香港电影《食神》中找到了灵感,她想“复刻”肉汁爆浆而出、弹牙感十足的迷你牛肉丸。这一想法挂在网络上,网友们纷纷抛来了“线上订单”,有“大客户”说:“预订50碗!”

对标生活中常规的美食,微缩厨房里的一蔬一饭,与舌尖上的一饮一啄,同样真实而丰盛。每一道微缩菜品,从食物选材到精细加工,从烹饪过程到菜品成型,小到葱花儿,大到铜锅,苏小小都独自扛起摄像机,将环环相扣的步骤拼接成完整的“微缩大片”。她不仅看重菜品的形色,更看重菜品的味道,大多数菜品都会亲自品尝。因为微缩艺术从来都不是“秀”出来的,而是真实又富有人情味的。

苏小小常常被人说“倔”,因为她倔到可以一个人呆在屋里摸索场景与材料,整天不出门。但或许这也是现实的折射面。目前,国内专注做微缩食物的人很少,苏小小的身边几乎没有人与她同行。“最开始没人拉我一把,我就像在爬荒无人烟的山,光是地上的石子和树枝,就刮得自己遍体鳞伤。”不过,人一旦做出选择,便是上了棋盘,日拱一卒,总有一天会到山顶。

苏小小的每一道微缩美食,很容易让大众体会到平日生活中的烟火之气与食色温度。“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看似与梦想无关的词语,却在苏小小的世界里,变成了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话苏小小

Q:您对微缩食物材料的选取,有哪些考虑?

A:不取罕见之物,只在大众食材中认真挑选。精心打磨,让食物焕发应有的风采,这是简朴之风,也是好物之道。

Q:您认为优秀的微缩艺术作品应该是怎样的?

A: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在人与人交流、碰撞中产生的。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与观者进行交流,形成彼此的连接,共同创造内容。观者的建议不仅仅是建议,更是诞生优秀作品的提案。

猜你喜欢
粉蒸肉微缩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西塘美味荷叶粉蒸肉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酷世界
粉蒸肉?焖肉?红烧肉
有ID的放心食材
倾我所有,带你吃碗粉蒸肉
微缩投影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测量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