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档案著作编写出版创新与实践

2020-08-16 13:56马燕婷
兰台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编写出版互联网+

马燕婷

摘 要  文章概括了国内档案著作编写出版的现状,提出档案著作的编写出版应适应时代发展开启“互联网+”思维,并以《华园品藏》一书为例,论述了“互联网+”时代档案著作出版的创新与实践经验,如选题内容贴近热点、图文影像多媒体融合、二维码技术的使用、装帧排版注重艺术美感、发行宣传多元结合等。

关键词  互联网+ 档案著作 编写 出版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7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17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archival works in China and suggests that "Internet +" thinking should be launched in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archival works. Taking Huayuan Colle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ublishing archival works in the “Internet +” era, such as topic and content close to hotspots, multimedia fusion of pictures, texts and images, use of two-dimensional code technology, artistic aesthetic sense of binding and typography, multiple combination of issuance and publicity, and so on.

Keyword "Internet +"; archives works; compilation; publication; innovation

編写档案著作是国内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常用的编研总结表现手法,著作的内容包括管理经验、编研总结、史学研究、经验介绍、展览展示等等。档案工作者将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实践总结和思想结晶,凝练成文字与图片以书籍印刷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对档案管理业务的科学挖掘与深度思考。

一、档案著作出版现状

档案著作既是档案编研的重要成果,也是档案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各级档案馆均十分重视档案著作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如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在2013—2017年间,便累计出版了包括《兰台华园》《口述华园(第二辑)》等五部档案著作,这些著作无一不是发掘校园历史文化、普及档案知识教育、宣传档案工作业绩的精心之作,档案著作的编写出版已经成为国内众多档案馆每年度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之一。

档案著作产生于档案日常工作中,然而档案管理本身是一份较为枯燥烦琐的工作,档案著作常因其内容题材的单一性、表现形式的局限性、推广模式的狭隘性等,一般只能在档案管理领域小范围传播阅读,很难引起普通大众读者的关注与共鸣,著作的传播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如何让档案著作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形式上别开生面,使档案著作获得更多读者的喜爱、发挥出最大的传播价值,这是档案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互联网”+思维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号召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创新发展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同一时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也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档案著作编写出版同样有必要开启“互联网+”思维:在原本传统单一的著作内容和出版形式中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新观点,使档案著作达到丰富内容、创新模式、拓宽渠道的目的。档案著作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著作作品焕发新机,必将能够打开更大的受众市场,达到更为宽泛的传播效果。

三、创新与实践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整合校内各单位多年收藏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物档案以及历史藏品,从中精选出近300件实物藏品,为其摄影、摄像及整理文字介绍,最终编写成档案著作《华园品藏》。这是一部极具“互联网+”特色的档案著作,书籍以影像图文的形式印刷成册,生动再现了华南理工大学百年办学史中形成的历史珍藏。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30件珍贵藏品被专门拍摄和制作了视频短片,相关藏品页面上特别加印了视频二维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手机轻扫二维码即可实现对藏品视频的移动观看。本文将以《华园品藏》一书为例,试述“互联网+”时代档案著作出版的创新与实践经验。

1.选题内容贴近热点。选题是著作出版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著作出版成败的关键一步。档案著作的编写出版任务繁多,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需要投入馆室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时候还需要倾注全馆之力,选题一旦失误,将导致此后的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因此档案著作的选题必须审慎考虑,反复斟酌,以确保档案著作出版后续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完成。

我国各级档案馆档案库存丰富、档案管理工作严谨细致,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认真发掘、科学总结,通常形成大量具有科研价值的编研材料,其中不少都可以作为档案著作编写的原材料。然而并非所有编研材料都可直接用于著作编写,著作的内容除了要考虑转化为出版物的科学合理性,还要考虑内容本身的趣味可读性。在编写工作的初始阶段,编者首先确定著作的选题,再从繁多的档案编研材料中,甄选出符合的著作选题,具有传播价值,且根据档案相关法规可对外公开的内容,对其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加工成适用于出版的图文信息,如此便形成了档案著作编写的初稿。

2017—2018年,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该节目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宗旨,从博物馆的“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既普及了文物知识,激活了博物馆生命,又能以史为镜,满足了受众的文化渴求[2]82。该节目迅速风靡全国,人们对文物藏品的关注一时间也达到了沸点。此时,适逢教育部财务司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开展对学校文物藏品的普查工作,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校文物藏品的保护。趁此机会,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加紧清点整理馆内库存的大量实物档案,同时主动发掘校内其他单位收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藏品,在全方位梳理了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的文物藏品以后,华工档案馆便决定以此为主题,编写出版档案著作《华园品藏》。这本书的选题和内容脱离了人们常规意识中的档案范畴,选题角度别致,内容丰富生动,是紧贴网络时代热点、顺应大众读者喜好的档案著作出版创新举措,著作在编写阶段便得到了校内外师生校友和档案同仁们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选题及内容的恰当到位。

2.图文影像多媒体融合。目前,国内出版的大多数档案著作均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以文字为主的著作内容清晰翔实,表达精辟透彻,然而大量的文字辞藻堆砌,难免为本就注重专业内容展示的档案著作增添了几丝乏味,枯燥的文字内容难以在第一时间吸引普通大众的眼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档案编研出版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从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选题到出版形式、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人们需要更多地以聲、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档案编研成果,这样的编研成果才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3]162在信息过度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档案著作的编写应充分利用好形式丰富的档案编研成果,著作在内容形式上除了选用传统的文字和图片以外,还应进一步丰富图片信息,同时辅以生动形象的影像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图文影像多管齐下是档案著作编写的重要发展方向。

《华园品藏》一书特殊的选题和内容,决定着这不能是一本简单的纯文字书籍。这本以校园藏品为主题的书籍,采取照片、文字和影像方式印刷出版,每一件藏品都以高清图片展示在书页中,某些特殊的藏品还选用跨页大图排版,生动细腻展示了藏品的外观风貌,同时每件藏品还配上了简短的文字说明,简洁清晰介绍藏品的细节来历和珍藏情况等等。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美观生动的图文既恰当展示了藏品本身,又能吸引读者继续翻阅沉浸其中。

图片与文字仅从平面角度传递信息,影像视频却能给人带来360度的直观立体感受。《华园品藏》编者还从选入书中的300多件华园藏品中,精选出30件意义非凡的藏品,如叶选平校训题词、原国立中山大学建筑构件、恐龙蛋化石等等,每件藏品精心拍摄成长度30秒至5分钟不等的配音、配乐视频,视频风格结合藏品特质,或激情昂扬或古色古香;不少视频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充分做到说明充分、内容丰富、画面精彩;每一个视频还配以精彩炫目的3D片头,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视频冲击。图文影像结合,为《华园品藏》一书构建起了多媒体融合的格局,使档案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3.二维码技术的使用。书籍出版物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纸质媒体,多年来,出版行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发掘书籍出版的新模式,如增加影像视频内容传播等。那么档案著作的影像视频生成以后,如何能将其安全快捷送达读者手中?早年间,书籍出版如有影像内容,较常使用随书附赠光碟的形式同步发行。然而这种做法较易遗失光盘,且需要读者配备相关播出设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播放光碟的习惯逐渐减弱,出版市场上的光碟出版物也不断减少。特别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视频信息的放送拥有了更多、更安全和更快捷的方式,较为常见的便是二维码技术在书籍印刷中的使用。“二维码作为其纸质版与数字化产品的纽带,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访问通道以及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不仅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还能增强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促进学术交流。”[4]39

《华园品藏》一书便是创新性地运用了二维码技术来传播档案视频信息。全书30个视频拍摄编审完成以后,便被挂接到安全可靠的网点上,编者根据不同的播放地址生成30个二维码,每张二维码图片在排版时,被准确放置在对应藏品页面的醒目位置。读者在翻阅书籍时,一旦发现二维码,打开微信一扫,便能迅速进入视频的播放器页面,点击播放后可立体高清浏览藏品的影像信息。为了保证视频安全,《华园品藏》书中的所有视频均挂接在出版方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的官网上,此举确保了编者对所有视频的所有权和监管权;为保证观众的观看效果,每一个视频的长度都限制在5分钟以内,比特率控制在2Mbps以内,从而保证了视频播出时的流畅度。二维码技术的大胆运用,既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移动阅读习惯的改变,又提升了档案著作的科技含量和专业水平,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4.装帧排版注重艺术美感。著作的装帧排版包括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图文排版等等。装帧和排版决定着著作的外在展示形态,优秀的装帧排版设计能与著作的内容有机结合,使书籍从内容到形态达到完美和谐,给读者带来舒适满意的阅读体验,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在塑封书大行其道的当下,著作封面设计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视,它能留给读者极具冲击力的第一印象,是决定读者是否购买书籍的重要因素。档案著作作为档案日常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思想结晶,著作内容往往兼具科研属性和文化内涵,装帧排版设计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然而国内不少档案著作重视内容的生成,却往往忽略了装帧排版的重要性,封面设计简单抽象,内页排版中规中矩,未能吸引读者阅读之余,反而还给人留下了档案著作刻板、乏味的负面印象。“酒香也怕巷子深”,“互联网+”时代,数据的爆炸发展也伴随着信息的飞速更迭,档案著作必须在保证优质内容的前提下,充分重视书籍装帧排版的艺术美感,才能在广大的出版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华园品藏》一书的封面由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而成。书中的珍贵藏品——巨幅校景陶瓷壁饰《印象华园》作为封面的基底,壁饰勾勒了华南理工大学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景观,充分展现了富于特色的华园历史文化,很好地切合了“华园藏品”的编书主题。封面封底的图文全部采用浓度深浅不一的黑白二色构成,水墨风格衬托得这本档案著作大气磅礴,同时还透出浓浓的文化底蕴。而内页排版上,书中一共精选了三百多件藏品,数目较多且均含图文信息,编者首先使用抠图技术对所有图片进行后期处理,增强了藏品们的立体感,再按主题将图片分门别类,各章排版上有所侧重地放大美观度高、重要性强的藏品,其他藏品则疏落有致散居各页。书中不时可见采用整版或跨页排版的美观大图、错落有致立体感强的精致小图,整书风格大气疏朗,这便是在设计上兼顾读者观感和艺术美感的双重选择。

5.发行宣传多元结合。档案著作因其专业属性,编者往往很少重视书籍的发行和宣传环节。事实上,一部优秀的档案著作应该主动介绍给更多的读者认识,这既是对编者们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档案知识的有力宣传,编者应集思广益,研究档案著作的多渠道发行和宣传工作。“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营销模式过于单一,大多以现场活动为基础,传播范围受到约束。目前,营销模式需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还可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营销”[5]100,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取得蓬勃发展,其因海量信息和交互性强等特点获得了庞大的受众群,新媒体的流行也为档案著作的发行宣传创造了更多的有力渠道。

《华园品藏》的发行宣传方式灵活多变、多元结合,编者在做好传统营销的前提下,还充分利用了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华园品藏》作为一本校庆献礼之作,除了参与学校在校庆期间举办的华园出版图书展以外,还在校报等传统媒体上刊登出版信息,面向广大师生校友精准投放,到位宣传;同时,编者还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博客、网站等新媒体,不定期转发书中的亮点资讯,通过互联网媒体的散布型网状传播,使档案著作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给档案著作的编写出版带来了众多的创新理念和技术挑战,而伴随出现的影视音乐版权、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也是编者不容忽视的。《华园品藏》在编写出版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它为档案著作的编写出版开创了新的方式和角度,其创新性可为我国档案著作的编写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5-04-09)[2020-01-08].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48321.shtml.

[2]肖雅.《国家宝藏》的创作革新与传播策略[J].青年记者,2018(29).

[3]吕娜.档案编研出版工作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蘭台世界,2018(S2).

[4]曾宪薪.二维码在科技期刊融合创新中的应用与分析——以《计算机工程》为例[J].传媒,2018(5).

[5]丁洪涛.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8(17).

猜你喜欢
编写出版互联网+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