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

2020-08-16 16:18贺元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7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贺元敏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新课改深入推进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启发式教学的合理应用,对于学生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教学策略

顾名思义,启发式教学主要就是指一种以多种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以此为基础使其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更加关注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毋庸置疑,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产生深刻的知识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合理地将其融入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以此来逐步优化教学活动的流程,從而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1.优化导入方式,激发学习意愿

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新课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除了要引入教学主题之外,还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入探究的意愿,以此来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为此,教师应该着力增加新课导入环节的趣味性,以此来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新课导入效果。

以《三视图》为例,这一节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识别并描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画出简单几何体三视图的方法。结合相关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借助《题西林壁》这首诗进行了新课导入,诗的内容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都十分好奇,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数学课中引入一首古诗。我问学生:“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是描写庐山的,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庐山景象是不同的呢?”有学生回答:“因为他观察的角度不同”。我说:“不错,那诗人都从哪些角度欣赏庐山呢?”根据诗中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准确判断出了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山中看这几个不同的角度。然后我继续说:“除了庐山之外,我们看其他的立体图形是否也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在观察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呢?这些问题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解答”。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而且借助诗歌内容在课堂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由此可见,在启发式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是十分必要的。

2.组织动手操作,活跃学生思维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动手操作活动是探究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逐步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处,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本质特征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同时,借助动手操作活动,也可以使以往静态化的接受式学习“活”起来,从而营造一种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此外,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而动手操作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无疑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发展。

以《有理数的乘方》为例,为了促进学生对乘方运算这一理念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活动。这次活动的主体是一个折纸的游戏,学生需要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对折次数每增加1次之后,都要将纸打开,然后数一数折痕将纸分成了几部分。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纸张对折1次的时候,纸张被分成了2部分,对折2次时,纸张被分成了4部分,对折3次时,纸张被分成了8部分……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了这些数字和2之间的关系,而学生则得出了这样几个算式:2;2×2;2×2×2;2×2×2×2……。之后,我引导学生结合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a的关系,以及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不断的观察与思考,再结合教材内容的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了底数、幂、指数的基本概念。

3.启发独立思考,注重合作探究

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仅是指学生的独立性思考,更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但可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实现思维的发散,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立方根》为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活动。同时,为了使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我利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引导:(1)如果一个正方体容器的容积为27m3,那么这个容器的棱长是多少?(2)对比之前所学的平方根的概念,你觉得立方根的概念应该怎样定义?(3)结合立方根的概念,你觉得负数、正数、0的立方根分别有怎样的特点?(4)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无理数,那么应该怎样对这个数的立方根的大小进行比较呢?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自主性的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了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4.创新练习方式,提升学习实效

无论在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课后练习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启发式教学中,课后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是也现阶段教育背景下一个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趋势。因此,完成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如:通过《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对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生活中测量问题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真正将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我布置了一个课外实践的练习任务。在这次任务中,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一种不能直接测量高度的物体,并想办法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其高度进行测量。最终,在不断的观察、操作、测量、计算中,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有了比较熟练的掌握。

总之,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启发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十分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启发式教学和数学教学之间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此来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立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巧用"启发"艺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7,(9):230-231.

[2]  程红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16,(11):13.

[3]  李富祯.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20):69.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