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0-08-17 23:29曹茂锦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治疗总有效率胃食管反流病消化内科

曹茂锦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在2018年3月~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71.67%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门诊给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奥美拉唑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少、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11-01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指胃食管腔由于暴露在胃液中或过渡接触胃液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及食管黏膜受损的现象,属于门诊中较为常见的多种因素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吞咽障碍、喉炎、哮喘、咳嗽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相同。对照组60例,年龄35~47岁,患病一年以下13例,患病多年27例。实验组60例,年龄36~42岁,患病一年以下17例,患病多年3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在不变因素上基本没有差异,不存在影响组间药物治疗的因素,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与步骤

1.2.1 食管24小时PH检测

采用便携式pH监测仪检测24小时食管pH,将电极自鼻腔插入,放置于下食管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上5cm处,记录相关参数,并嘱咐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

1.2.2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患者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将测压导管自鼻腔插入食管,經5分钟适应期后,记录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再给予10次湿咽,测出下食管括约肌上3cm处、7cm处、11cm处蠕动幅度及其他相关参数。

1.2.3 增强抗反流屏障

难治性GERD的诊疗策略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进行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增强抗反流屏障,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射频治疗、经口胃底折叠术(TIF)、LINX、MUSE等。但目前这些方法在难治性GERD治疗中的适应证、疗效等尚存争议,且相关研究,特别是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71.67%较高(P<0.05)。

3 讨论

不要忘记,还有部分难治性GERD患者是被误诊为GERD的患者。临床上,被误诊为GERD的常见病因包括功能性烧心、反流高敏感、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嗜酸性食管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食管炎。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pH阻抗监测、内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胃排空测定等有助于明确病因。食管动力性疾病可通过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明确,内镜及活检有助于鉴别嗜酸性食管炎和其他原因食管炎。功能性烧心和食管高敏感、非糜烂性食管炎要仔细辨别。除关注pH阻抗监测结果中的异常酸暴露时间(AET)、反流事件次数外,里昂共识提出两个新的指标,即反流后吞咽诱发蠕动波指数(PSPWI)以及夜间平均基线阻抗(MNBI)。PSPWI需要人工计算,可反映食管清除能力,指数越低则食管清除能力越差。胃食管反流病属于门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原因,加上胃食管属于人体上消化道的主要器官,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现象将会导致一系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胃酸将破坏胃食管的黏膜,导致胃泌素分泌量减少,降低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因此门诊治疗过程中应采用胃酸药物进行治疗。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机体均可发生胃食管反流,生理性反流对机体影响甚小,然而在病理性反流中,反流物长期刺激食管黏膜,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出现barrett食管,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患者生活满意度下降,情绪波动幅度大,因此GERD患者常常伴有心理精神障碍。胃酸是攻击食管黏膜的主要反流物,其与黏膜接触后,一方面提高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另一方面还导致LES运动功能障碍。因此GERD既是反流性疾病,也是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食管动力障碍主要包括LES功能障碍(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食管清除功能障碍)。雷尼替丁属于一种H2受体阻滞剂药物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抑制胃酸的疗效,但长时间服用雷尼替丁将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奥美拉唑属于一种质子泵抑制类药物,属于脂溶性较弱的碱性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胃酸的作用,能直接作用在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及泡浆内的管状泡上,产生亚磺酰胺及质子泵复合物,具有独特的抑制酶活性的效果,使得壁细胞中的H+无法转运至患者胃腔内,阻断胃酸的分泌,减少胃液中胃酸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观察结果数据显示,实施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实验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症状缓解时间、显效率明显优于实施单纯雷尼替丁治疗的常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说明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说明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琪,王琨,段丽萍.基于罗马Ⅳ分类的食管反流高敏感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1):62-66.

[2]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J].中国医刊,2017,52(9):8-19.

[3] 李吉梅.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5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9):1286-1288.

[4] 罗璇.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04:60-61.

[5] 陈婧,张川,郭宝娜,等.胃食管反流病胃排空功能与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的研究[J].中国医刊,2017,52(11):23-28.

猜你喜欢
治疗总有效率胃食管反流病消化内科
针灸治疗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