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刺加康复法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08-17 23:29相希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

相希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针刺加康复法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7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加康复法应用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治疗中,可改善偏瘫运动功能,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早期针刺;康复疗法;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24-01

脑血管意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导致国民死亡的重要疾病因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会引起各功能障碍,导致运动功能偏瘫,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休息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常规性治疗干预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在疾病早期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治疗研究有自身独特的观点,在该病症的治疗方面也有较多的研究。针刺是中医最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早期康复是脑血管意外健康恢复不可缺少的内容,存活患者早期康复是当务之急。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7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研究,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初发者;(3)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4)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病变;(2)发病后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3)预计生存期少于1个月;(4)因意识、交流、文化程度等受限,无法配合研究者。

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8.69±2.05)岁;脑血管疾病类型,脑梗死17例,脑出血16例,其它6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31±2.01)岁;脑血管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7例,其它4例。两组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法,如降颅内压、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现代物理治疗、溶栓等治疗。康复疗法: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患侧翻身练习,每次15min,每天2次。捏挤患手、健手击拍、交叉上举、环绕洗脸、抗阻夹腿、直腿抬高等练习,每次20min,每天2次。坐位训练,床头摇高30°,每组20个,每天1组。床边站立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中医针刺:选取风池、百会、曲池、外关、合谷、环跳等穴,采用平补平泻法进针,留针时间0.5h,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5d,休息2d),持续治疗4个疗程。

1.3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于治疗1个月后,参照Brunnstrom方法,评估患者偏瘫肢体上肢、下肢和手的肌力恢复情况,实施疗效判定[2]:各部位肌力提升3级,生活基本自理表示优,各部位肌力提升1-2级,生活在辅助下能够自理表示良;各部位肌力无明显变化表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优良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一般指的是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引起的脑损伤,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临床多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占到了总数的60%以上,是我国疾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3]。临床对于脑血管意外的治疗中,基础性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不可缺少,同时必须辅助必要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症状表现,促进功能康复。

中医学对脑血管意外的关注度近年来逐年上升,对该疾病类型的治疗有自身的见解,并将其归为“中风”等范畴,认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肝肾亏虚为其主要病因,针对偏瘫患者应疏通筋络,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针刺是中医最为传统的疾病疗法,科学合理地取穴可达到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以及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恢复运动机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因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针刺的应用,在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加快康复的进程。

综上所述,脑血管意外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针刺联合康复法效果明显,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国燕.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27-29.

[2] 姚利民,高凤梅.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4(6):488-489.

[3] 魯瑞涛,仝秀清,王淑芳.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及中药内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6,22(18):77-79.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