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0-08-17 23:29蔡晓宇盛宝英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蔡晓宇 盛宝英

【摘要】目的: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3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在此时间段之中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一共为150例。在开展研究之前,共设置对照组、观察组两个不同的小组,并选择双盲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以此来保证每组中的患者数量一致。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卒中量表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凝血功;等各项指标方面,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开展超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25-01

在临床中,急性脑梗死一直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对较高的疾病。在患者发病后,能否迅速的对患者治疗以再通血管、恢复供血,将会直接影响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早期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笔者在本文中针对超早期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3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在此时间段之中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一共为150例。在开展研究之前,共设置对照组、观察组两个不同的小组,并选择双盲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以此来保证每组中的患者数量一致,每组之中存在患者75例。在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之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102例以及48例,其中,年齡最大的患者为8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经计算得出患者的中间年龄为(65.4±2.6)岁;在研究开展之前,保证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时引导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随机分组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不存在明显的一般资料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筛选标准

根据《2019年版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患者纳入标准为:发病3~4.5小时内且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SAH;近3个月内存在脑梗死或心肌梗塞病史;近两周内外科手术;近一周内存在不可压迫部位动脉穿刺;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24h内注射过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在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将所有被纳入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均选择为常规治疗。医护人员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检测,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来为患者提供抗凝治疗以及降压治疗,在此过程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装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3]。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及时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以及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

1.3.2 观察组

所有被纳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均选择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选择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阿替普酶,患者的常规用药量需要根据患者体重确定,通常为0.9mg/kg,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90mg,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 4.5h内或 6h 内。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同样需要给予观察组患者基础治疗支持,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相关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安全性对比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中,共出现1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以及11例皮下出血患者,并未出现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中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3 讨论

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急性脑梗死一直是一种致死率和发病率都较高的疾病[4],同时该病还具有预后较差的特点,因此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超早期溶栓治疗指的是在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未超过4.5h的时间内,及时对患者开展溶栓治疗,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血管再通的一种治疗模式。因此通过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脑组织缺血坏死等问题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5],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之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等明显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应用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方式,能够为患者的预后效果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海峰,刘敏华,杜守云,薛晓林.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世界复合医学,2018,4(05):37-39.

[2] 朱杰,杨丽英. 阿替普酶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7):983-984.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