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0-08-17 23:29李志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李志超

【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接受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原发性肝癌分为常规组(20例),将肝血管瘤分为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HBF、HBV、PS、MAF均高于常规组患者,MTT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HBF、MAF高于常规组患者,MTT、HBV、PS、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肝血管瘤;肝脏肿瘤;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47-01

肝动脉造影属于肝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其准确率较高,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性操作,在临床上有着较大的推广难度,因此需要探讨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而多排螺旋CT诊断有着较高诊断准确性,而且便于推广[1]。本文就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8月接诊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接受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将原发性肝癌分为常规组(20例),将肝血管瘤分为观察组(2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为(45.64±4.43)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45.82±4.51)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 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诊断,设置管电压为120kV,设置管电流为自动毫安,设置扫描间距为5mm,设置扫描厚度为5mm,设置螺旋间距为1.5mm,设置全角旋转为0.4s,设置时间间隔为5s;采取全肝灌注模式,对患者进行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mL/s,注射剂量为20mL生理盐水,10s后,对患者全肝实施灌注,之后再对其进行扫描,检查时间为90s,扫描次数为15次左右[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4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HBF、HBV、PS、MAF均高于常规组患者,MTT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HBF、MAF高于常规组患者,MTT、HBV、PS、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肝血管瘤、肝脏肿瘤是属于人体常见占位性疾病,多发与肝脏部位,病情进展时很容易转变为恶性肿瘤,对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尽早的诊断与鉴别,从而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3]。

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肝脏器官不仅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多种病变,而肿瘤属于病变形式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容易产生实质性硬化表现,进而使得肝脏内部血窦随着变化,严重时会出现毛细血管化的情况。除此之外,患者出现肿瘤病变时,肝脏动脉中的门静脉血管支也会产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而且患者的正常肝脏也会出现假小叶以及结节样变化,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为原发性肿瘤以及肝脏转移癌。肝血管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肝良性肿瘤,海绵状肝血窦是肝血管瘤主要成分,是异常扩张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所形成,通过肝脏动脉来进行血液提供[4]。利用CT对其进行强化扫描,肝血管瘤动脉期病变边缘会出现点状、片状以及云絮状强化。肝脏动脉血管结构粗大能够帮助肿瘤提供血液,利用CT增强扫描,肝脏密度增大,而肝实质表现出相对小密度,CT增强扫描显示肝转移病灶近乎没有强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血液供应不充足所导致的,如果患者以往没有原发病,则会使得诊断的难度有着一定的增加。判断病变区血液供应情况的有效指标为HBV,当新发血管有对比剂经过使,会相应增加肿瘤在每个单位体积内所分到的对比剂量,从而促使HBV的水平提升。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均有明显差异,该结果提示多排螺旋CT诊断能够起到较好的鉴别与诊断,证实多排螺旋CT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5]。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诊断在肝血管瘤、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是能够起到比较良好的诊断效果,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指导,有助于患者疾病治疗的针对性提升,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将其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顾士鹏.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9):186-187.

[2] 张璟,赵永祥.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5):256-257.

[3] 徐進华.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8,8(35):130.

[4] 宫秀芝.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9.

[5] 孙艳.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30-131.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