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护理体会

2020-08-17 23:29汪玲怡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眩晕中医护理

汪玲怡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81-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斑块物质及其并发症的损害,造成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引起大脑缺血,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引起眩晕发作。临床表現为眩晕、心悸、乏力、汗出、肢冷、恶心呕吐,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正确的护理不仅可减轻眩晕的症状,还可减少眩晕的发作,也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1 护理方法

1.1 情志护理 若患者情绪易激动,性情易暴易怒,要耐心劝慰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肝气调达,慎防暴怒暴喜、烦劳而诱发中风。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介绍治愈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解“久卧伤气”及“怒则气上”的道理。

1.2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宜柔和,避免声光刺激。嘱患者改变体位要“三慢”,即抬头转头慢,坐下慢,站起慢,避免剧烈颈部扭转动作,以减少颈椎间盘的摩擦性拉伤[1]。眩晕发作时,卧床休息,家属陪护,防止坠床或跌倒。

1.3 每天监测体温、血压、心率、舌苔、脉象,眩晕发作情况,若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耳鸣及听力改变的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避免发展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静脉滴注药物过程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心慌、发热、皮疹、瘙痒、皮肤肿胀等过敏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

1.4 中医治疗 头晕较重者可针灸百会、风池、曲池、合谷等穴,每1次,连续1O天为1疗程。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者,急按人中,强刺激,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眩晕伴恶心、呕吐者,穴位埋针内关、合谷、中脘、大椎等穴。

1.5 服药护理 向患者讲解服用中药的方法,中药汤剂宜温服,一般一剂中药日服3次,两次服药间隔时间4~6小时,与西药间隔1小时。喂药时注意尽量采取坐位,避免误人气管,引起吸人性肺炎。

1.6 功能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选择适当运动方法,如静功、松劲功、太极拳等,以达到调节周身气血,逐渐恢复受损脏腑功能,减轻症状的目的。

1.7 饮食调护 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小便通畅,嘱患者忌辛辣烟酒、少食肥甘厚昧之品等。肝阳上亢型者,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用山楂、淡菜、紫菜、芹菜、海蜇、荸荠,香菇等,禁食辛辣、油腻、粘滑及过咸之品;肾精亏损型者,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胡桃肉、红枣、山药、甲鱼、羊肝、猪肾等;气血两虚型者,饮食宜少食多餐,以细软、滋补为主,鼓励患者食用种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2 讨论

中医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变为基

础,导致小脑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动脉血流下降,缺血缺氧[2]。属中医“眩晕 ”范畴,多由虚、瘀、风、痰等多种因素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即无虚不作眩。常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人体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血行之功,阳气充足,人体机能旺盛,气机通畅,血运正常,清窍得养,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就能正常运转。若病人素体阳虚,或因年老阳衰,或因各种原因如,劳累过度,纵欲过度、嗜食生冷寒凉,病后滥用抗菌素,起居失调等导致阳气耗损,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气化、推动血行,气机失调,从而血行不畅,清窍失养,眩晕发作[3]。在丹参等活血化瘀基础上,饮食应扶阳补气,可用人参或党参、黄芪、炖鸡肉、羊肉汤服用,或泡水服,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忌食生冷、辛辣、肥腻、烟酒之品。少数病例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要注意节制房事,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可用甲鱼、山药、枸子汤。食欲不振者,可食陈皮、砂仁、瘦肉粥,以益气健脾和胃,后施以调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特点应用中医辨证护理,饮食调理,对患者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发作起到了良好效果。“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是治疗该病辨证施护的核心,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风清,方军.颈性眩晕患者中医正骨疗法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10):16-17.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1

[3] 伍德军.参附与血塞通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

猜你喜欢
眩晕中医护理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