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2020-08-17 23:29樊迪何怡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8期

樊迪 何怡

【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癌痛患者76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对两组疼痛评估准确率及希望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为94.74%,明显较对照组76.32%高(P<0.05);两组干预前的希望水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提高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及希望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共情护理;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希望水平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88-01

疼痛为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WHO统计显示全球癌症患者伴疼痛的比例在30.25%~50.26%之间,晚期患者超过60.00%[1]。疼痛带给癌症患者极大痛苦,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精神心理负担,降低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故加强癌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共情护理指体验他人内心真实感受并作出适当反馈,进而达到促进护患沟通的目的。本研究将共情护理用于癌痛患者中,旨在观察对其疼痛评估准确率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抽取76例癌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1~78岁,平均(64.21±3.57)岁,原发病类型:肝癌7例,肺癌12例,乳腺癌7例,食道癌6例,鼻咽癌6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2~77岁,平均(64.25±3.61)岁,原发病类型:肝癌8例,肺癌13例,乳腺癌6例,食道癌5例,鼻咽癌6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疼痛护理、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共情护理,具体措施见下:

(1)耐心倾听:查房时主动询问患者疼痛情况,鼓励其表达自身内心想法,全神贯注倾听,中途不打断、不进行价值判断,通过眼神示意、握手、点头等方式鼓励其表达自身情感,灵活运用肢体、表情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回应患者。(2)换位思考:护士在交流过程中将自己想象成患者,以患者视觉看待问题,体会其面对癌症的绝望感受及疼痛的折磨。(3)信息整理:换位思考及交流过程中护士需不断整理信息,对患者不良情绪原因进行归纳,进一步理解其感受。(4)信息反馈:从患者眼神、肢体等方面及时发现其问题,根据患者行为体验及情感及时梳理其诉求信息,解决其疑惑,并通过抚摸、拥抱、拍肩、握手、言语鼓励等方式对患者表达的情感做出回应,引导其做出进一步反应。(5)共情体验:对患者信息进行分析,掌握其真实感受,理解其因癌症带来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通过“别担心”“是这样吗”、“你往好的方面想”等化解患者不良情绪,询问患者是否觉得被认同或理解,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评估准确率,采用数字评分法,以0~10数字表示疼痛程度,患者根据个人疼痛程度在数字上进行记号,并与护士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疼痛评估准确率=护士评估正确例数/患者总例数×100.00%。应用Herth希望量表(HHI)对两组进行评价,总分12~48分,分数越高提示希望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估准确率分析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为94.74%(36/38),明显较对照组76.32%(29/38)高(x2=5.208,P=0.022)。

2.2 两组希望水平分析

两组干预前的希望水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疼痛为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强烈的疼痛容易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应激及负性情绪,对癌症进程及手术治疗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现代医学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科学的护理方案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共情护理为一种基于共情理论的新型护理模式,其通过利用共情技巧对患者内心感受进行了解掌握,并作出适当反馈,进而促进护患沟通[2]。共情护理核心为积极倾听与反馈,本次研究中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通过耐心倾听、换位思考、信息整理、反馈、共情体验等共情技巧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其目的在于更好理解患者内心感受,促进及维持其身体及情感良好状态[3]。通过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其内心情感及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应对各种问题,可获取其信任,缓解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希望为主宰生活的内在力量,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癌症患者而言其比常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患者对生活的希望水平越高,越能帮助其克服困难,减轻疼痛及应激反应,为癌症患者应对疾病的重要策略[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共情护理为一种可靠的沟通技巧,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配合性,进而提高其希望水平。观察组疼痛评估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通过开展共情护理,可使护士全面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听取其主诉,为评估疼痛提供佐证,进而提高疼痛评估准确率。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可提高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及希望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静冉,杨杰敏.共情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希望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0):1272-1274.

[2] 刘才英,胡文凤.共情护理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8):959-960.

[3] 姚爱英,徐贞珍.共情护理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397-399,400.

[4] 戴冠云.共情护理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25(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