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的肠道CT 表现

2020-08-22 03:43梁逸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排粪肠壁神经节

梁逸超,刘 臻,苏 琪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4)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病症,其诊断依据常借鉴罗马Ⅲ的诊断标准[1],即多以临床症状为主。 辅助检查方式包括肠镜、钡剂灌肠、排粪电影、传输试验等。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便秘的CT 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外科2012年2 月—2017 年7 月临床诊断慢性便秘患者68 例, 其中男11 例,女 57 例,年龄 24~83 岁,平均 55 岁。 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

CT 检查扫描设备包括飞利浦Brilliance 64、西门子Sensation 64、西门子 Definition 64 及东芝 Aquilion640,扫描后重建层厚3 mm 或5 mm,平扫19 例、增强49 例(对比剂为欧乃派克或优维显,剂量 1~1.5 mL蛐kg,注射速度 0.5~2.0 mL蛐s)。患者均取仰卧位,自膈顶开始连续扫描至耻骨联合水平。 所有病例均由专门从事腹部影像学诊断5 年以上的主治医师进行分析。 分析胃肠道的一般影像学特征,包括肠道的形态、直径、粪便分布等特点。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便秘病程0.5~50 年,平均10 年,合并有糖尿病14例(20.59%)。 经手术治疗且有病理支持63 例,其中病理提示肠壁神经节减少、缺失或发育异常的有24 例(38.1%),结肠黑病变 2 例 (3.17%), 结肠炎性细胞浸润、 充血 37 例(58.73%)。

2.2 CT 检查影像学特征

CT 表现提示肠壁形态僵硬23 例(33.82%),结肠袋消失30 例(44.12%),结肠最大直径大于6 cm 即符合巨结肠诊断标准 17 例(6.2~15.3 cm,平均 9.09 cm),可见肠道移行段 7例 (10.29%),CT 可见肠腔内高密度粪块或大量低密度内容物(油性通便剂)63 例(92.65%),相对冗长且大量粪便分布于升结肠段 4 例(5.88%)、横结肠 30 例(44.12%)、降结肠 2 例(2.94%)、乙状结肠 20 例(29.41%)、结肠肝曲和脾曲 12 例(17.65%)。 68 例患者有49 例行增强CT 检查,测量肠系膜上静脉略有增粗(7.6~18 mm,平均 11.61 mm),2 例患者可见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分层不均,余66 例肠壁强化均匀一致。 行增 强 CT 检 查前 一 般 要 求 禁 食 水 4 ~6 h, 其 中 有25 例(36.76%)可见胃腔扩张,并见气液平面,11 例(16.18%)胃腔萎陷由于留置胃肠减压(因急性肠梗阻入院)。

2.3 印象诊断

印象诊断提示肠道内容物较多或直接考虑便秘47 例(69.12%),提示直肠或乙状结肠局部肠壁增厚4 例(5.88%),17 例(25%)未提示肠道存在问题,考虑误诊和漏诊。

3 讨论

慢性便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肠蠕动减少、 大便干硬、便不净感或肛门直肠阻塞感、需用手帮助排便的肠道疾病[2]。 随着工作及社会等各方面压力不断增大、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改变,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步攀升,而国内的流行病学显示的患病率为3.19%~11.6%,其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本研究有 57 例女性患者(83.82%),这与国内外报道类似[3]。 慢性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对其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慢性便秘诊断主要根据患者排便困难的症状,可借鉴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包括排便困难病程至少6 月以上,不用泻药则大便秘结等[4]。 它分为4 种类型,即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正常传输型便秘(部分肠易激综合征)。 辅助检查手段包括肠镜、钡剂灌肠、排粪造影、传输试验等,对于便秘的分类有一定帮助[5]。 其中CT 作为临床常规检查,笔者通过回顾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总结便秘患者的CT 特点。

图1 升结肠扩张、积粪、积气,扩张结肠形态僵硬,肠壁薄,结肠袋结构消失。 图2 升、横、降结肠扩张, 降结肠末端肠管移行变细, 局部管壁稍厚, 均匀强化。 图3 横结肠最低点达盆腔。图4 (直肠断端及结肠扩张段)见神经节细胞,结肠狭窄段见少许发育不良的神经节细胞。Figure 1. The ascending colon dilation, dung and gas. The dilated colon has rigid shape, thin intestinal wall and disappeared colonic pouch structure. Figure 2. The ascending, transverse and descending colons dilates, the distal intestinal tract of descending colon was thinned, and the local wall was slightly thicker and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Figure 3. The lowest point of transverse colon reaches the pelvis. Figure 4. Ganglion cells in rectal amputation and dilated segment of colon, a few dysplastic ganglion cells were found in the strictured segment of the colon.

以往慢传输型便秘是通过排粪造影来明确诊断的,即观察肠道传输肠内容物速度来定义, 而肠壁神经节病变或缺失,是可能诱发的机制[2]。 本研究中有38.1%的病理证实存在肠壁神经节减少、缺失或发育异常,尤其是肠管由扩张到狭窄的走行, 即移行段的病理均提示神经节缺失或发育不良,但CT 提示移行段比例较低(10.29%)。 而58.73%结肠炎性细胞浸润、充血,考虑为便秘型肠炎。 总之,无论肠壁神经节病变或缺失,还是肠炎所致便秘,都可能会在肠壁形态等有所体现。而临床诊断便秘很少去关注肠管的形态变化。CT 可直接观察到肠管的管壁和管腔的形态变化, 包括肠壁厚度、肠管直径、 肠腔形态等。 本研究中肠壁形态僵硬 23 例(33.82%),结肠袋消失 30 例(44.12%),合计有 77.94%的便秘患者存在肠壁形态的变化, 但实际报告诊断准确率仅69.12%,除了影像申请单未提及便秘相关病史,还与CT 表现非特异有关。例如肠壁僵硬可能为肿瘤的表现。另外,若能结合CT 排粪造影,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率或可提升。本研究中CT 可见肠腔内粪块或大量低密度内容物(油性通便剂)高达92.65%,即高密度团块或气液平、液液平等表现,同时合并近端肠管扩张,这也是CT 表现反映便秘的最有力证据,但尚需与肠梗阻相鉴别。 本研究中,大量粪便相对较多的分布于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符合横结肠冗长及乙状结肠冗长相关的慢传输型便秘特点。

综上所述,CT 可作为便秘患者的常规检查,且肠管的CT表现可体现便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排粪肠壁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使用EN控制排粪在肛周脓肿术后负压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苹果树天牛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