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配合措施及护理效果

2020-08-25 01:19周莉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评分标准研讨

周莉莉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28例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与研讨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探讨其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窒息相关标准,依据APgar评分标准诊断新生儿1分钟内是否出现窒息症状,分重度(0~3分)、轻度(4~7分)、良好(8~10分)。患儿家长对于研究事项知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未完善临床资料的患儿。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男女比例8:6。根据APgar评分标准确定重度窒息患儿8例,轻度窒息患儿6例;研讨组:男女比例9:5。根据APgar评分标准确定重度窒息患儿9例,轻度窒息患儿5例。对两组患儿的基本临床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以同样的复苏方式进行治疗,参照组14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为患儿准备治疗所需医疗器械与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注射液等),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复苏后将患儿放入保温箱中,保持安静,同时对其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监测,为其实施面罩吸氧,期间良好控制氧气的流量。研讨组14例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运用优质护理,具体执行如下:

(1)定期组织新生儿科室的护理人员专业的技术操作、理论等培训,让其对于优质护理的理念、操作等完全理解并掌握,进一步将优质护理区别对待。(2)病房环境是确保优质护理的基础,因此结合患儿的体质来调整室内温、湿度、光线等,定时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床上用品干净整洁,室内保持安静,让患儿在良好的环境中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3)家长的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通过对于疾病知识、预后保健等内容的讲解,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与理解,可促进患儿病情转归,消除其紧张心情。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新生儿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行为、临床症状、活动受限等生命质量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记录于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3项生命质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新生儿的3项生命质量指标对比,两组新生儿经护理干预前神经行为、临床症状、活动受限等生命质量指标数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讨组的神经行为、临床症状、活动受限等生命质量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3项生命质量指标指标对比[,分]

表1 两组新生儿的3项生命质量指标指标对比[,分]

参照组 护理前 26.63±3.04 28.39±8.02 11.38±4.41护理后 34.59±4.82 35.13±9.18 18.54±4.96研讨组 护理前 26.21±2.19 28.10±7.87 11.29±3.97护理后 39.04±6.88 42.24±10.52 25.72±7.04 t 护理前 0.7000 0.1611 0.0947 P 护理后 0.4860 0.8724 0.9248 t 护理前 3.3082 3.1801 5.2066 P 护理后 0.0014 0.0021 0.0000

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由于缺氧可能导致伤残,甚至造成死亡结局,经复苏治疗后往往因窒息程度的不同,存活能力相对更差。有统计资料显示,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仍然伴随潜在的危险,约有80%以上的缺氧缺血性脑疾病出自新生儿窒息,因此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1]。伴随新生儿医学水平的不断改进,护理技术也具有长足的发展。通过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优质护理干预注重各个细节,将各环节紧密相连,并落实到实处,加强护理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差错率[2]。优质护理注重素质与专业操作水平的培养,将基础性护理与优质护理理念相结合,明确责任,定期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加强护理配合措施的效果显而易见,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加大力度推广。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评分标准研讨
基于DOPS评分表细化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应用研究*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