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策略探讨

2020-08-25 01:20李晓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正性福利院负性

李晓微

(白城市社会福利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福利院是一种社会机构,主要收治各类孤残儿童,比如孤儿、弃婴、困境儿童以及残疾儿童等。长期以来福利院侧重于对儿童的物质管理,如重视其每日饮食、衣服更换等等,但是忽视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问题。文献报道指出福利院儿童多存在孤独感强、性格内向、害羞、社会交往能力弱等情感问题[1]。基于此,本文结合我福利院收治儿童情况,对其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管理的30名儿童,包括孤儿8例、弃婴7例、困境儿童6例、残疾儿童9例。年龄:0岁(刚出生)~14岁、平均(5.39±1.73)岁。

1.2 方法

通过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同伴接纳等评估福利院儿童的情感问题。针对儿童存在的情感问题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包括:(1)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每5名儿童配备1名心理咨询师,由心理咨询师负责儿童的心理与情感教育,注重儿童的心理护理;(2)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为福利院创设积极乐观、健康向上、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管理员可定期与儿童沟通,鼓励儿童倾诉自己的内心,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教育;(3)积极推广家庭寄养模式,对一些孤儿、弃婴等可通过寄养模式,帮助儿童寻找寄养家庭,让其感受到家的温馨,弥补其情感缺失;(4)促进儿童的自我认同感,针对福利院儿童存在的自卑、孤独等问题,可通过英雄人物、励志小故事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等帮助其重建自信,克服自卑。鼓励儿童通过公开演讲、写日记等方式记录心情,增强其自我认同感。所有儿童均连续干预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儿童存在的情况情感问题;(2)情感教育前后效果分析。

1.4 评价标准

使用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PANASC)评价管理前后的情感教育效果,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各包括15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1~5分评价,1表示几乎没有,5表示很强烈,分值均为15~75分,正性情感与评分正相关,负性情感与评分负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福利院儿童存在的情感问题

通过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调查分析,其中存在孤独21例(70.00%)、抑郁18例(60.00%)、缺乏自尊22例(73.33%)、同伴接纳度差17例(56.67%)。

2.2 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前后PANASC评分比较

福利院儿童通过采取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其正性情感评分提高,而负性情感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前后PANASC评分比较(,分)

表1 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前后PANASC评分比较(,分)

时间 n 正性情感 负性情感管理前 30 35.39±7.31 64.35±4.84管理后 30 60.25±3.53 36.91±3.26 t/16.773 35.174 P/0.000 0.000

3 讨 论

与同龄人相比,福利院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因无法和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一起生活,难以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使得其在情感上很容易感觉到空虚,这也是为什么福利院儿童很容易在情感上出现自卑、孤独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与外界存在交流障碍。儿童福利院最初的服务对象是孤残儿童,目的是为了其能够在生活上获得最基础的照护,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福利院的职能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不仅要保证儿童的基本生活所需,还需要教育好儿童,从情感上帮助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凸显出了福利院孤残儿童情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中对福利院儿童采取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措施,通过调查分析显示,福利院儿童普遍存在孤独、抑郁、缺乏自尊、同伴接纳度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2]。针对儿童存在的情感问题及时给予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对策,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能够提高情感教育的专业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可帮助儿童从内心找到家的感觉;研究证实福利院儿童通过采取情感教育与管理,可提高正性情感,降低负性情感。在管理过程中为儿童构建出良好的情感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对于孤残儿童来説,必要的物质支持在其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温馨、民主的情感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其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提示福利院管理人员在儿童情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认识到儿童实际的情感需求,对于不同的孤残儿童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切忌将自身的情感强加在孤残儿童身上,比如:虽然一些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但是一些本身比较内向、孤僻的儿童并不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若是一味的强迫他们参与活动,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更不能对儿童进行恐吓、体罚,这会让儿童对管理者丧失信任感,变得更加的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很多福利院儿童之所以变得孤僻、拒绝与人沟通,都与害怕被人排斥、拒绝有关,这也提示管理人员,在发现儿童出现情绪波动时,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留给儿童足够的个人空间,以便于去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情感体验,寻找自己的归属感,通过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儿童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教育效果的提升。同李豫临研究报道一致[3]。

综上所述,重视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情感教育与管理,可帮助儿童增强正性情感,弱化负性情感,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正性福利院负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BABY,COME BACK
善待今天的老人 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小记者采访敬老院院长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