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穿刺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2020-08-25 01:19李天柔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眼科眼压青光眼

李天柔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前房穿刺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价值,能够采集房水进行成分、微生物、微量元素以及细胞学检查,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较好的降压效果,确保眼内压处于正常水平,避免患者视力受损[1]。文章主要针对该机似乎在眼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40例使用前房穿刺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75岁,平均(45.2±3.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进行前房积液穿刺诊断,其余38例患者均为治疗性穿刺,其中新生儿血管性青光眼降压8例、眼球外伤降压与血块清除10例、慢性闭角性青光眼降压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12例。患者穿刺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0例患者穿刺前后眼压差异(,mmHg)

表1 40例患者穿刺前后眼压差异(,mmHg)

组别 新生儿血管性青光眼 眼球外伤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白内障 诊断性穿刺穿刺前 52.8±4.6 57.8±5.2 55.8±6.2 32.6±3.5 44.6±4.5穿刺后 22.4±3.2 23.4±3.6 23.6±4.1 21.6±2.5 24.6±5.4 t 5.124 5.214 5.201 5.147 5.236 P 0.041 0.042 0.042 0.041 0.042

3 结 论

前房穿刺技术是眼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操作较为简单,对器械的依赖性较低;简单的吸取、注射再修复即可实现穿刺操作,并且能够明显降低眼压。正常情况下眼压在10~21 mmHg,当眼部疾病发生后,由于房水循环受到影响,导致房水堆积引起眼内压升高,若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不可逆性损伤。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降低眼压。前房穿刺技术则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使用。本次研究中,患者穿刺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前房穿刺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眼科疾病患者的眼内压,从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穿刺时需要注意的是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可操作性选择,例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需要在130~300点角膜缘进行穿刺。

综上所述,前房穿刺技术在眼科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需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适用证,确保临床诊疗效果。

猜你喜欢
眼科眼压青光眼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青光眼问答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