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德育模式探索

2020-08-25 01:57周奇志
教师·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行为途径

周奇志

摘 要:新的課程标准明确指出“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并列,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有机体。其中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班级风貌的形成。中学的德育管理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受教育者吸收道德文化、遵守道德规范、提升道德修养。文章基于班级德育工作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就高中学生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德育管理;行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07-02

一、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德育工作的地位应是首要的。但在现实中,有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例如,在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调查评估时,片面地将学生的学考和高考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学校有时很被动地根据上级部门的评价要求来制定学校的升学指标和各项考核机制,这给教师和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有的学校为了给高三学生补课,取消了很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良品德培养的活动,过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如果缺乏对学生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的具体要求,德育工作便成为一种摆设,不能发挥实质性的教育作用,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许多学校会重金奖励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且会在开学典礼上大张旗鼓地奖励每个年级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忽略了对道德品行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很多家长来学校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业分数,对孩子的品行素养不太过问;还有少数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允许孩子担任班干部,不让他们去参加班级的各种公益活动等。

(二)理想化的德育管理目标,不切实际

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情感和良好素养,让学生能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过于理想,有些空洞,很难落到实处;上级教育部门对班级的德育管理一味强调量化指标,很多指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高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特殊阶段,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事物的探索更具有主动性,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并且对个人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定位。然而,一些学校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方式比较单一,没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小目标,没有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并偏向于采用灌输法将固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或默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但是如果一直不变,学生就会逐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德育管理效果。

(三)德育管理的方法比较简单,缺乏预见性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对所有的学生设立一样的标准,忽略了不同的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这一事实。受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如果学校采用 “一刀切” 的方式,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考虑学生的所处环境和个性发展需求,德育工作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目前信息时代下,学生可以接触大量的新鲜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能有自己的认知,会排斥传统的道德理念,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德育工作的某些强制性要求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大大降低实效性。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更应该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德育教育。而且,简单的德育工作,未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缺失了德育体验感,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单一的德育工作必然会失去时效性。

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为工作注入鲜活的素材,使学生获得对真与假、恶与善的辨别力。

二、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新模式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智商和道德素质两个要素。一个思想道德修养过低的学生,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制约,无论他的智商有多高,也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作为班主任,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将德育管理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有效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拓宽德育工作新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近年来,我国高中学校欺凌事件、网络欺骗甚至暴力行为不断增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发了教育界对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关注。目前很多高中的学生缺乏必要的道德素质,缺乏基本的个人素养,痴迷于网络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受网络暴力和虚幻世界的影响,不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往往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冷漠。

除此之外,高中学生还处于青春叛逆期,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避免其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误入歧途。但是,由于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对学生日常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教育,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教育内容,以致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辨别力,这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

三、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探索

(一)完善德育工作目标,重视基础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德育内容的调整,提倡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德育内容。首先,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深刻地掌握所学的德育内容。其次,突出德育的规范性,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让德育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人际交往。通过这种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自觉树立起道德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的高素质人才。

(二)優化德育形式,积极开展体验式的德育教育

俗话说:“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德育开展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德育内容的热情,掌握更深层次的德育内涵及意义,要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去参加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参加社会活动有助于学生在群体中进一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生在感受外面世界的同时,将自己融入社会,能给自己一种冲击感。

例如,在周末和节假日,学生到繁华的地段尝试去做一名交通协管员,去帮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去敬老院体验护工的辛苦工作。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诚实、自律、坚强、感恩和团队合作。这种体验式德育,让学生走出学校大门,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将德育落到实处,学生在校内学、校外行,知行合一,这样的体验活动可以促使每个学生提升道德品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升华,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其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使其形成自身固有的思想品质。

另一种途径就是通过多样化的主题班会来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充分了解学生对道德的认知,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故事、演小品、问题讨论或者情景模拟,将道德基础知识融入其中。每学期开展读书征文系列活动,每月开展“我爱我家,我建我家”主题班级文化活动,每日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再教育,教室的宣传栏贴上班规和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真实写照,表扬道德品质优异的个人与团队,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德育文化,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德育教育的内涵。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联手,优化德育环境

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分不开的。学校和家长都在德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班可以通过家访、QQ群和微信群,让家长融入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中,开展互动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家长是家校联合的成员,是孩子品德教育的合作者,应配合教师的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出谋划策。

班主任平时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德育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来源于学校的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必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有效联合,一切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合作基础和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能力,并对学生的个人心理变化进行适当的推测,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学生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交流学生的个人情况。

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定期讨论,彼此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创新性思路,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工作,并以制度约束、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

社区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架起了一座桥梁,社区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起着很好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学校应该经常联系社区共同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帮扶活动、净化环境等,这些活动改变了学校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加入了社会化的元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增强了适应能力。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结语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高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些群体,学校要通过合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政治素养、个人言行及道德素养等方面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切实地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班主任应该为德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雄辉.浅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204-205.

[2]周 洵.浅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6(8):140.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行为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