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趋化因子IP-10、Mig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

2020-08-26 12:14刘正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趋化因子肝炎纤维化

王 莉,刘正稳

1.西安市第八医院特管病区,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类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出现大量的肝细胞病变、坏死,引起肝部衰竭[1],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引起慢性重型肝炎的因素很多[2],甲肝和乙肝病毒感染、其他病毒,如临床上最常见的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感染等[3],慢性重型肝炎关系到全球的健康问题,约占肝炎的0.5%[4],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因此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但慢性重型肝炎一般发病症状较轻,发现时已为晚期,甚至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或已侵袭到其他脏器[5],引起一系列并发症[6],如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脂肪肝、糖尿病等[7]。发病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疲倦乏力、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8],调查统计在我国每年感染10万人口,病死率高达4%[9],近几年来,对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感染病毒、宿主因素、预后影响等进行研究[10],为临床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上提供了可靠依据,曾有研究证明血清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迁移诱导蛋白(Mig)与肝癌的发展呈正相关[11],但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发展关系尚不明确,本实验主要研究血清趋化因子IP-10、Mig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于西安市第八医院特管病区住院治疗的5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男33例,女19例,患者年龄(36.12±7.66)岁(17~51岁),纳入标准:(1)属于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HBsAg阳性;(3)肝功能检测ALT≤40 U/L,总胆红素≤17.1 μmol/L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患者;(2)合并HIV感染的患者;(3)恶性肿瘤、甲状腺炎症的患者;(4)中毒、免疫、药物、酒精性肝炎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精神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6)不能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另抽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无偿献血者26名作为对照组,男15名,女11名,年龄(34.58±8.17)岁(18~49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按照慢性重型肝炎坏死程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分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血液采集,清晨空腹分别用两个采血管采集静脉血6 ml,采血管取血放置1 h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率为1 5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血清和血浆,置于-70 ℃的冰箱中贮存,后期实验使用,再经过穿刺肝脏右叶获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测,通过甲醛固定,切片包埋等备PCR检测mRNA使用。

1.2.2 血清中IP-10、Mig水平检测:采用北京奥维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进行IP-10、Mig水平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标准进行操作。

1.2.3 PCR检测:患者穿刺的组织细胞进行RNA提取,加入细胞裂解液100 μl,放置 5 min,进行吹打,PBS 洗涤2次,再放入EP管中,加入100 μl 氯仿,混匀,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条件:12 000×g,5 min,去上清,计算RNA浓度,并提取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条件:96 ℃ 20 s变性;92 ℃ 53 s变性,55 ℃退火延伸 22 s,共计 30个循环。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表1 引物序列表

1.2.4 慢性重型肝炎PS评分:按照ECOG-PS评分系统[12]进行评分,活动能力完全正常0分,能够从事轻体力劳动,来回自由走动1分,只丧失工作能力,但生活等方面可以自理2分,白天大部分时间卧床,自理仅在轮椅上进行3分,长期卧床4分,死亡5分。

1.3 指标观察观察血清趋化因子和肝穿刺细胞中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坏死程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坏死程度上,G1~G2为轻度坏死,G3~G4为重度坏死,纤维化程度分期S1到S4病变纤维化由轻到重,S1病变较轻,一般在纤维化病变在胆小叶区域,S4病变较重,已发展为肝硬化。纤维化程度上判断,处于轻度坏死的患者中,S2占比较高,为38.46%,其次是S1,占比为36.54%;从坏死程度上发现,G1轻度坏死程度占比最高,为34.62%(见表2、图1)。

表2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坏死程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情况[例数(%)]

2.2 血清中IP-10、Mig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不同程度的表达通过血清检测分析,对照组的IP-10表达水平为(29.22±17.48)pg/ml,Mig表达水平为(421.21±27.78)pg/ml,随着慢性重型肝炎坏死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IP-10和Mig的表达不断上升,恶化最为明显的是S3G3和S4G4,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上升(P均<0.05)(见表3)。

表3 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2.3 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的相关性穿刺检测证明慢性重型肝炎细胞趋化因子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PS评分)呈正相关,慢性重型肝炎病变越严重,IP-10、Mig会越高(P均<0.05)(见图2)。

图2 血清中IP-10、Mig水平与慢性重型肝炎的相关性

2.4 血清中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PS评分Logistic回归性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IP-10(OR=1.681,95%CI:0.782~2.843,P=0.004),Mig(OR=0.782,95%CI:0.743~1.212,P=0.019),说明IP-10和Mig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展中均有很大的作用(见表4)。

表4 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肝炎在医疗的救治上一直是一大难题,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过渡到肝硬化的一个过程[1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肝部细胞局部逐渐纤维化和坏死,对肝脏损伤较严重,预后也较差[14],但对于肝纤维化的早期治疗,可以逆转肝部纤维化到肝硬化的过程。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属于一种有创伤检测,风险较大,临床上受到限制[15],因此,亟待寻找一种应用标志物发现易感因素,针对不同阶段纤维化的分级敏感性、相关性来诊断患者病情的方式。IP-10、Mig属于炎症趋势化因子,具有调节活化蛋白的功能[16],参与淋巴细胞循环和炎症组织浸润,在临床上一直备受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血清趋化因子IP-10、Mig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为临床提供有利帮助。

目前越来越多的趋化因子参与肿瘤或炎症的转移,本研究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中纤维化程度上,处于轻度坏死的患者占比较高,S1和S2分别为36.54%和38.46%,坏死程度上发现,G1轻度坏死程度占比较高为34.62%,说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初期病变患者较多,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避免死亡发生。通过血清检测分析,对照组的IP-10和Mig表达水平随着慢性重型肝炎坏死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不断上升,恶化最为明显的是S3G3和S4G4,IP-10和Mig表达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上升;穿刺检测证明慢性重型肝炎细胞趋化因子IP-10、Mig与慢性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慢性重型肝炎病变越严重,IP-10、Mig会越高;通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说明IP-10和Mig对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研究证明IP-10和Mig水平的升高可判断肾部功能出现异常,但不能对病因进行确切的诊断[17],也有研究证明IP-10和Mig水平的升高,可以判定肝细胞受损程度[18]。也有研究证明在大鼠的肝脏复制高水平的HBV,IP-10和Mig水平逐渐升高[19]。所以证明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Mig不仅对于慢性重型肝炎,也对肾病和其他肿瘤类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Mig水平越高,肝部坏死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越高,慢性重型肝炎就会越严重,趋化因子IP-10、Mig是慢性重型肝炎的易感因素,为临床上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趋化因子肝炎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Calponin 3 promotes invas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olon cancer cells
基于CRISPR—Cas9定向编辑CCL17和CCL22基因的研究
石仙桃多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CXCR2及其配体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