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心得

2020-08-27 01:59彭斌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师应大赛笔者

王 佳,彭斌莎,朱 琳,邹 亮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师最高级别的比赛,由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更名而来,2019年是此赛项实施全新方案的第一年,也是这项赛事举办的第十年[1]。笔者团队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领导重视、指导有方创新团队的力量获得优异成绩。

1 研读方案,组建团队

1.1 研读比赛方案

201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第一年,细读比赛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1+X”证书制度试点,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笔者参赛团队属于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一组,在教学设计中融入“1+X”服务标准,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以人为本,仁爱育人,对接岗位,知行合一。

1.2 推动国家教学标准落地

(1)参赛作品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一致性。如何推动标准落地,在书写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时应严格遵循国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标准之上实施适合于本校学生学情的有效课堂教学,将文字标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落地实施。如笔者团队在设计中始终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主线,结合老年照护行业标准,以学习为中心,创设实际工作情景,学习过程对接临床过程。重视仁爱人文精神培育,贯穿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品德的培养和评价。利用医院、社区及养老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平台,实现学习与工作无缝对接。

(2)推动教育部“三教”改革的落地实施,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关键因素,真正落实改革创新,必须依靠教师的力量。笔者团队接受新理念,改变思维和方法,默契配合,与时俱进,不断反思和总结。教材是教学的指引性文件,需要校企开发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教材。笔者团队根据学情和人才需求等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制作活页教材,达到节约人力物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法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法的变革来实现。笔者团队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在本次比赛中合理且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生—师—技术互动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生态,全面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综合水平。

(3)信息技术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3]。笔者认为本次大赛由信息化教学大赛更名而来,返璞归真,更加注重信息化为教学服务而并非简单展示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手段应与知识深度融合,为教学服务,增光添彩,且能普及使用,具有推广性。笔者团队在选择信息化手段时首先考虑的是真正的需求和如何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而非单纯展示高大上,如若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或普及性低,且应用成本高,对学校造成负担,会适得其反。

(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普遍实行“1+X”证书制度,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纳入“1+X”服务范围相关知识,如笔者将参赛内容与“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实现书证融通,并做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为后期学生顶岗实习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1.3 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大赛新赛程重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无敌的团队。笔者认为教学团队成员应齐心协力,富有朝气,具有拼搏精神,团队成员应发挥各长,起到1+1大于2的作用。团队氛围至关重要,特别是备赛后期,成员出现疲惫状态时,要相互鼓励凝集成团,达到“不抛弃、不放弃”的最高境界。教育部利用比赛契机拓宽大赛覆盖面。笔者认为,有大赛经验的教师应引领全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实现大赛初衷。笔者团队组建于省赛前期,团队教师均具备教育改革的意识、责任意识与创新能力。成员各有特长,优势互补,在备赛期间互相磨合,凸显默契。

2 比赛准备与参赛(见图1)

图1 比赛准备流程

2.1 参赛作品

包括教案、2~5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参赛内容的引领性文件,可由学校熟知要求的教务科相关领导修订。课程标准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要求、时间进度、实施保障等[2]。

(2)教学实施报告是比赛的核心文件,是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及成效、特色创新、反思与改进的高度概括。

(3)参赛教案是授课的详细设计,教学团队应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参赛内容、参照岗位标准对教材进行重整,并融入信息化手段,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比赛资料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后便不能修改,教案是现场决赛时需第二次启用的文件,为了在决赛时更好地展示团队教学设计,笔者建议书写完教案后按以下几点进行检测:①专业、课程目标和标准是否科学实施和落地。②教学目标是否可测。③重难点的确定是否有依据。④是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⑤是否合理应用信息化资源改造传统课堂,提高教学质量。⑥学生的达标程度是否有平台检测。定稿的教案务必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笔者团队根据教学设计反复授课并记录课堂情况、学生感知及课后的反馈,以不断完善、精修,达到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

(4)2~5段课堂实录视频,初赛选拔视频尤其重要,它能展示团队成员的教学基本功、整体风貌、课堂把控能力等优势。教学团队在录制视频前应集中讨论选取的内容,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录制不同模式且具有代表性的视频。如笔者参赛团队分别录制“理实一体教学”“体验式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模式的片段。录制视频前进行充分准备,如教具和现场人员的配合等。

2.2 现场决赛准备

决赛现场展示总时长14~18分钟,教学团队先后讲解抽定内容的教学设计(6~8分钟),针对抽定内容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模拟实际教学(8~10分钟)及答辩。

(1)教学设计是针对抽定40分钟的教学内容,在6~8分钟进行整体的说明。说课教师应清楚表达课程地位,教学意图,教材处理方法和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本次课的教学流程,学生的习得及教学反思等。模拟实际教学时间为8~10分钟,不同于真实教学是现场无学生。模拟教学内容应是抽定说课内容的一部分,不能和说课内容相矛盾,且是教学片段,并非整个课堂的压缩版。笔者认为,参赛教师应根据初赛时书写的教案选取最能体现教师风采或本堂课特色的教学片段进行设计,应包括知识、技能的展示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准确的表达要求教师有清晰的思维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并在赛前制作16份精致的PPT。PPT可配有表格、图片、视频,能巧妙展示教学过程、重难点突破等内容。答辩问题及佐证收集,参赛团队在赛前应根据教学设计、专业特点、专业最新动态、教育学有关知识等信息罗列出若干答辩问题,并将问题的佐证材料一一列举,在决赛现场答辩时既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又具有说服力。

(2)教师仪表、服饰。端庄的仪表给人以亲切的感受,赛场上得体的装扮和仪态也能博得评委的好评。团队应根据专业要求、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服饰。如公共基础课教师应选择正式裙装或裤装,专业技能课程一组教师可选择职业装或正式裙装、裤装,专业技能课程二组教师务必着职业装。女性教师画淡妆,男性教师应剃净胡须,必要时打领带。

(3)赛前“磨枪”,不快也光。赛前磨课(模拟比赛)十分重要,不仅能帮助团队快速进入比赛状态,还能对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讨论分析,群策群力。

2.3 现场决赛

进入赛场,赛的是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多年教学经验的积淀。2分钟的准备时间,团队应分工进行,链接设备、准备教具等有条不紊。讲解教学设计及模拟上课的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注意与评委的情感交流。进入答辩环节,团队教师应根据各自优势分配题目,列出答题要点,以便在答辩时自我提醒。在赛场,教师的每个举动、眼神都会给评委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始终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有助于取得胜利。

此次比赛笔者团队虽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我们深知其中的运气成分,回想备赛数月的经历,深刻体会到正确的方向大于努力。厚积薄发、贵在平时,纵观各支参赛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获一、二等奖的教师教龄均在10年左右。他们有着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作为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管理工作中多反思、实践和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素质和修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大赛笔者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