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0-08-27 12:35褚艳萍吴鹤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硬膜外

褚艳萍 吴鹤芬

(1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胃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胃癌根治术是其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过程较长且创伤较大,故而对麻醉有更高的要求,如麻醉药物选择、麻醉方式及麻醉维持等〔1,2〕。全麻是胃癌根治术主要手段,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发生率较高,对应激反应影响较为明显〔3,4〕。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成为腹部手术主要选择,其中硬膜外麻醉可阻断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传导,且可减轻气腹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5,6〕。本研究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65~76〔平均(71.04±3.54)〕岁;平均体重(59.83±6.75)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17例。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66~79〔平均(71.53±3.76)〕岁;平均体重(60.32±5.46)岁;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1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①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证实为胃癌;②ASA Ⅰ~Ⅱ级;③术前检查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均正常;④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②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或呼吸功能不全者;③沟通交流能力差;④精神疾病者;⑤凝血功能异常者;⑥麻醉或手术禁忌者。

1.4方法 两组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对照组:采用全麻,具体方法:给予静脉阿托品0.5 mg、0.04 mg/kg咪达唑仑、0.1 mg/kg维库溴铵、4 μg/kg芬太尼、1 mg/kg丙泊酚麻醉诱导,3 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0.2 mg/(kg·h)瑞芬太尼、3 mg/(kg·h)丙泊酚,给予2 mg维库溴铵间断注射维持肌松。根据术中循环等情况适时调整。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于全麻前持续硬膜外麻醉,以T8~9间隙为穿刺点,试验剂量1%利多卡因3 ml,出现麻醉平面后给药10~15 ml的0.5%罗哌卡因,待出现阶段性感觉阻滞后行全麻,方法同对照组。

1.5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失血量情况。(2)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和躁动评分:①术后苏醒时间主要评价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②术后躁动评分:以患者能够安静配合为0分,以患者轻度烦躁但能够仍可遵循口头命令为1分,以患者不安静且气管导管、牙垫及不遵循口头命令为2分,以患者试图将引流管拔除且失语下床翻身为2分,若评分2分及以上认为苏醒期躁动。(3)观察两组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3 d认知功能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总分30分,评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4)观察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IL)-6和去甲肾上腺素(NE),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COR、IL-6和NE水平。(5)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

1.6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失血量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失血量比较

2.2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和躁动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和躁动评分比较

2.3两组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3 d MMSE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1 d 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 MMSE评分较术前1 d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3 d MMSE评分比较分,n=41)

2.4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1 d血清COR、IL-6和NE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COR、IL-6和NE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COR、IL-6和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比较

2.5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n=41)

3 讨 论

全麻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肌肉、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进入体内,造成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一种麻醉手段,全麻可使反射抑制、肌肉松弛、疼痛消失及神志丧失,且会产生遗忘作用〔8,9〕。全麻具有操作简便特点,但易导致误吸和反流、术中出现躁动及停止给药后苏醒延迟等缺点〔10〕。硬膜外麻醉主要是用于下腹部手术或术后镇痛的一种麻醉手段,又成为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由于硬脊膜外腔不与脑脊液相同,故而该麻醉安全性良好,同时不会出现麻醉平面过高导致窒息,不会引起麻醉后头痛反应〔11〕。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且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12〕。本研究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加快患者术后苏醒及降低苏醒期躁动。 全麻麻醉苏醒期并发苏醒期躁动较为常见,拔管后15 min是高发时间,可能对术后恢复导致严重威胁〔13〕。同时,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肢体出现不自主扭动,且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及手术切口撕裂等〔14〕。本研究表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降低苏醒期躁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一种全麻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社交活动、精神活动及人格等损害性变化〔15,16〕。研究显示,多因素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均可能造成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且受麻醉方式、手术方案等影响〔17〕。本研究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轻。应激反应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发和控制的,故而监测血液中肾上腺分泌的COR能够直接反映患者应激状态〔18,19〕。NE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能够直接对应激反应的各项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20〕。IL-6作为一种促炎因子,不仅受应激因子影响,同时可反映体内应激炎症水平。本研究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应激反应影响小。综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促进老年胃癌根治术术后苏醒恢复,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对应激反应影响小。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硬膜外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道路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