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异常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2020-08-27 07:24王喜田晓晨李晓华吴涛徐凤周范金鹏
颈腰痛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终板退行性腰椎间盘

王喜,田晓晨,李晓华,吴涛,徐凤周,范金鹏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骨四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椎间盘属于无血管性组织,主要通过椎体毛细血管对终板的渗透获取营养,如脊柱血供不足,往往会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有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脊柱血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脂异常可能与脊柱供血不足也存在一定关系[1]。王红等[2]认为,血脂异常可能会增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血脂变化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02月-2017年0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79例作为腰椎间盘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因其他骨折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其中BMI处于24~27 kg/m2为超重,BMI>27 kg/m2为肥胖。

1.2 样本选择标准

腰椎间盘组纳入标准: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主诉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对照组纳入标准:无既往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史;无腰痛或双下肢不适症状主诉。两组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影响外周血管的合并症;因高血脂症接受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血液病;脊柱滑脱、椎管狭窄;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史、脊柱外伤史、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心血管疾病;病例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所有受试者入院第2天均行空腹静脉采血4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70℃低温下保存。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GE公司LUNAR PRODIGY 双能X线骨密度仪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仪测定受试者腰椎L1-4BMD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组超重及肥胖率为39.24%,高于对照组的21.67%,腰椎L1-4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组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mmol/L)

2.3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出现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作为因变量,以上述有统计学意义项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BMI<24 kg/m2=0,BMI为24~27 kg/m2=1,BMI>27 kg/m2=2,腰椎L1-4BMD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BMI为基准,骨峰值的±1各标准差(正常值)=0,骨峰值的1-2.5个标准差(骨量减少)=1,低于骨峰值的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2;TC正常=0,异常=1;TG正常=0,异常=1。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MI、TG是影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腰椎髓核组织中无血管,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邻近软骨终板的渗透。随着年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腰椎血液供应被破坏,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血脂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腰椎退行性病变也可能有关。本研究分析血脂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发现腰椎间盘组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因下腰痛造成活动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容易造成脂质代谢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升高会增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发生风险,与王倩倩等[3]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关于骨质疏松与退行性病变的研究较多,如研究报道,骨质疏松与脊柱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4]。Gazzeri等[5]指出,骨质疏松会增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中发现,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BMD值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骨质疏松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有关。

腰椎椎间盘需承受躯干和上肢的重量,终板区有吸收脊柱负荷、缓冲震荡等作用,过度的躯干和上肢负荷作用于终板区,可能导致软骨终板及终板下骨小梁损伤。既往研究报道,超重或肥胖会增加下腰痛的发生率,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危险因素[6]。Huschak等[7]指出,BMI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且随着BMI的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风险也会明显增加,但还有待进一步开展临床实验研究。本研究中发现,腰椎间盘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谢梦婷等[8]指出,超重或肥胖患者出现血脂紊乱的概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刘怡娅等[9]指出,肥胖与TC升高有关,说明肥胖与TG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有关联性。

综上所述,脂代谢异常与BMI、BMD有关;该研究初步证实了TG升高是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通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及促使BMI增加、BMD下降等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终板退行性腰椎间盘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MRI表现及诊断分析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