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2020-08-28 11:37庞晓彤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活教育陈鹤琴现实意义

摘要: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第一位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儿童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我国 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 该理论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符合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从不同角度指 导着今天的教育探索与实践。其历史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难当头,教育救国;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拨乱反正,重振 幼教。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五指活动课程”为基础,衍生出了我们当代学前教育领域所 提倡的五大领域课程;采用游戏法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特 色的学前教育道路。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历史影响;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119-03

陈鹤琴(1892 - 1982 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奠基 人,同时也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为我国学前教育 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而伟大的贡献。陈鹤琴先生为我 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尤其是对幼儿教育的发展 有自己伟大的理想抱负,并且付诸实践论证幼儿教育的 科学发展方向。陈鹤琴先生的一生就像是一盏奋进在逆 境中的明灯,用自己的双手将幼儿教育托举到新的高度。

一、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赋予其五 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 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 够合作”;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先生这五 条要求无一不体现其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陈鹤 琴先生注重人的身体发展,主张人首先要有健全健康的 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才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拥有健 康的身体素质才能有建设祖国、建设社会、建设每一个小 家庭的能力。同時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创造力代 表着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与潜能,代表着一个人在发展 过程中的可塑性程度,代表着一个人的创新性。同时,人 还要学会互助合作,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在追求远大志向 与理想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所实现。最后, 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服务精神,要有服务精神的意识和态 度,懂得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最终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先生认为自然、社会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只有自 然、社会中的教育要素才最能促进幼儿自然的发展,让幼 儿感受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的魅力,感受伟大的大自然 给予我们宝贵的礼物。只有让儿童把自然、社会中的要 素当作所需要学习的书本,儿童才能在原生态环境中汲 取最为原生态的知识,在自然的环境下认识世界、感知世 界、理解世界、探索世界,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回报祖 国。陈鹤琴先生认为,传统书本上的知识较为分裂,知识 与知识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是相互孤立的存在,不应该 将传统的课本看作唯一的教材,传统的教材过分拘泥于 课程上死板的知识,儿童如若不能亲身体验知识的趣味 性,那儿童学到的知识就将永远是不可利用的知识,不会 利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迁移,不能够学以 致用,导致知识本身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儿童可以在 自然的环境下感受自然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激发儿童对 于大自然探索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活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以往的学科中心 组织形式,对儿童的教育并不是传统分科进行教育,而是 将所有科目看作一个系统的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 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 动课程”。按照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的设想,儿 童是学习的主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 维方式,有着独特的学习特点,并且这种自主性的活动代 替了以往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儿童更高 效的吸收所学的知识。“五指活动”是相互联系的一个 有机整体,并不是割裂开的独立部分,追求的是完整的儿 童发展过程,追求的是整体的儿童生活。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是学生学习的 基础,也是“活教育”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强调的是儿童在 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 [1]。 “活教育”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儿童的 自主行为。也就是儿童的学习是以“做”为基础,确保

儿童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在教学中鼓励儿童独立去思考、 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只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的消化 吸收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这才是激发儿童主体性与主动 性的最有效的手段。第二,需要教师积极适时的引导。 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钻研自己的教育技 巧,仔细观察学习中的儿童,善于去引导、鼓励儿童,用积 极的引导语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站在引导者和观察 者的角色进入课堂,进行朋友式教育,与儿童平等、民主 地进行对话、互动,主动激励儿童,而不是惩罚式和灌输 式的教学。

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

(一)国难当头,教育救国

1923 年,陈鹤琴先生萌发了一个想要进行教育探索 的想法,并于同年的秋天进行了一次中国化、科学化、本 土化幼稚教育的尝试与探索。他在江苏省南京市自己的 住宅内开办了鼓楼幼稚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亲身 的实践中去,经过不懈的实践与实验,不断地摸索中国化 的幼儿教育之路。

20 世纪 30 年代,国内战事不断,国内时局的动荡和 国民政府的态度,让陈鹤琴先生清楚地意识到,战争已经 到了不可避免的境地。1935 年,在国家、民族和千百万 儿童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陈鹤琴先生发表了 著名的《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2]。在文中,他提 出了充满温情的九条夙愿。陈鹤琴先生的夙愿不仅是对 儿童权益进行保护的体现,也是他投身于中国教育事业 发展的决心。这也是陈先生的肺腑之声,埋藏在心里最 急迫的宏愿,也是他对儿童真挚之情的体现,陈鹤琴先生 对儿童教育的关注淋漓尽致地体现到他这发自肺腑的夙 愿之中。

国难当头,陈鹤琴先生更感到了拯救民族危亡的责 任重大,他被推举为上海各慈善救济团体难民教育委员 会的负责人,为数十万难民的生活救济、生产自救和普及 教育而奔走,他的足迹遍布各租界的难民收容所 [2]。在 国难当头的时代境遇下,陈鹤琴先生毅然愤起,努力实践 教育救国。

(二)发现儿童,解放儿童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表示:“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小孩 子也很喜欢我。”[3]  他在 1914—1919 年间受到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系统地掌握了儿童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这也为陈鹤琴科学儿童观奠定了一定的 理论基础,使其儿童观为大众所认可、被社会所认同,从 而有助于整个社会正确地看待儿童、教养儿童。

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充分体现了其辩证地看待事物 的科学方法,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有所利用 也有所摒弃,他结合了我国当时教育事业发展的境遇,提 出了中国儿童的三个特点。他把自己的儿童观建立在中 国儿童的“三个不同于”之上:即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 不同于洋人、儿童不同于古人 [4]。这“三个不同于”,是 陈鹤琴儿童观的理论支撑,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远不同 于成人的,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给 予他们独特的发展空间,不能揠苗助长。儿童是不同于 洋人的,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儿童从出生后所受到的思想 上的影响也就不同,与洋人是有区别的。儿童也是不同 于古人的,时代在发展、在变化,教育儿童的方法也要与 时俱进,跟随儿童发展而不断的变化,适应儿童的发展水 平、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是完整 的、科学的,体现出了现代儿童观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反 映着当时中国儿童的现实发展状况。

(三)拨乱反正,重振幼教

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 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全国范围内掀 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这场热烈的讨论也引燃了陈鹤琴 心中的教育改革之火苗,为他的教育改革的想法带来了 无尽的希望与可能。此时,陈鹤琴先生已经进行了自己 的教育实验,也就是自己的长子陈一鸣,他记录了关于自 己教育一鸣的数百个案例,为自己的教育思想贡献了活 生生的案例。1979 年 11 月 3 日,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在 南京召开,陈鹤琴先生出席开幕式并当选名誉理事长 [2]。 陈鹤琴先生在这场激烈的讨论后,更是投入到苦心

研究教育的工作中去,怀着自己伟大的志向,拨乱反正, 重振幼教。

三、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五指”活动,五大领域

“活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 打破了最传统的学科组织形式,也就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组织形式,追求儿童连为一体的完整生活,追求儿童在自 然环境下的自主性发展学习,追求儿童整体性、全面性的 学习与发展。

以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五指活动课程”为基础, 衍生出了当代学前教育领域所提倡的五大领域课程。陈 鹤琴先生指出,五指活动课程之所以称之为“五指”,是 因为儿童的这五大类课程是一个整体,是五根连为一体的手指,不可分割。儿童的生活也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 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如若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分 类形式去组织开展儿童课程,就会割裂知识与知识间密 切的联系,孤立、单独的认识新的事物,这样的教学方法 是不科学的。现如今,我们的五大领域课程也不可分割, 尤其是在不同领域课程中要相互交融五大领域的内容, 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叉点无形中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劳 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目标中要着重体现出促进了幼儿哪 一方面的能力,还要善于发现儿童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并且取长补短,要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系统性与统整 性,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程的组织实施要依据儿 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合理地安 排,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兴趣所在,抓住每一次活动中可能 存在的教育契机,发挥作为教师的教育机制,使得课程尽 量整合,给予儿童完整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这种完 整的课程才能够体现出完整的儿童,才能使儿童得到科 学、全面的教育。

(二)“游戏”精神,注入课程

陈鹤琴先生明确提出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他指 出“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 东西。”[1] 成人是如此,更何况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儿 童呢?

陈鹤琴先生提倡采用游戏法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 动。众所周知,游戏就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生来就是爱好 游戏的、喜欢游戏的,采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进行教 学,更能够提高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陈鹤琴先生所 提倡的游戏法与当今社会幼教界所提出的课程游戏化是 不谋而合的,课程游戏化就是要把游戏融入到各个细节 中去,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带动教学活动对幼儿产生的 积极影响。笔者认为,游戏法就是要将游戏精神注入到 儿童基本活动中去,将游戏精神融入到幼儿的生活、教学 活动中去,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游戏性 体验与感受,不一样的游戏性思维与思考,因此要在游戏 中科学地看待儿童,科学地教育儿童。

(三)批判吸收,灵活运用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认为,凡是对中国自己 的学前教育有利的,都要充分有效地加以运用,凡是对中国自己学前教育不利的,要去其糟粕,从而探索我们中国 化的幼儿教育发展之路。陈鹤琴先生摸索出一条幼稚教 育中国化的道路,树立了一个融贯中西方的一个成功典 范。他的“活教育”的学前教育目的论就是在批判继承 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为了探寻中国特 色的学前教育道路而提出的。

四、结语

陈鹤琴先生幼稚教育思想的诞生向科学化、本土化、 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对我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做出了伟 大贡献,更是推动了教育科学化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他 的“活教育”理论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儿童 发展的年龄特点,符合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从 不同角度指导着我们如今的教育探索与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 身心健康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 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与日俱增。批判继承是我国 幼教之父陈鹤琴研究教育的最根本方法,辩证地看待一 些他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结合本国状况加以利用, 他开创了我国学前教育所采用的新方法,对于当前建设 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借鉴意义,值得 我们大力发掘。

参考文献:

[1] 陈秀云 , 柯小卫 . 活教育 [M]. 南京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12.

[2] 郭亮 . 从拓荒奠基到幼教之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 [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陈秀云 , 陈一飞 . 陈鹤琴全集 ( 第一卷 )[M]. 南京 : 江苏教 育出版社 ,2008.

[4] 王振宇 , 秦光兰 , 林炎琴 . 为幼儿教育发现中国儿童,为儿 童创办中国幼儿教育——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 125 周年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1).

作者简介:庞晓彤(1997—),女,蒙古族,內蒙古包头人,单 位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 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活教育陈鹤琴现实意义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