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中兴”怪象藏着大明衰亡伏笔

2020-08-29 13:38张嵌
百家讲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奏折万历中兴

张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历史图书15本,带领《我们爱历史》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2017年浙江省自媒体十强等奖项。

若论大明王朝一段持久繁荣的黄金时代,当属万历“亲政”后的38年。

这38年里,虽说万历几乎都在“怠政”,群臣也拉帮结派狠掐,但毕竟继承了张居正改革留下的雄厚家业,从繁荣的商品经济到百花齐放的科技文化,桩桩撑起后世国人的骄傲。但让人唏嘘之处也正在于此:为什么这样一个拥有“万历中兴”的大明朝,会随着“萨尔浒战役”的战败一路走跌,“砸”进了亡国的深渊。

或许,万历年间的几桩奇怪现象,能给这个问题一些发人深省的答案。

外贸发达,国库空虚。“万历中兴”时的外贸财富有多惊人?加拿大经济学家弗兰克估算说,整个万历年间,中国人赚走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当时的欧洲商人还为此发出了一句吐槽:“中国皇帝(万历)完全可以用白银砌一座宫殿。”这话要让万历听见,不知做何感想:朕修个宫殿都差钱。

但这景象才是一桩怪事:明朝外贸赚尽世界的钱,朝廷却收不来多少钱。一个直接原因是走私泛滥。在当时外贸繁荣的广州,老实纳税的商人受尽官府盘剥。反而是走私船舶,只要给官府交足“保护费”,就能打着“合法”旗号捞钱,一艘走私船至少赚数万两白银,“其报官纳税者不过十之一二”,其他钱财被各级官吏层层扒皮瓜分。到了“万历中兴”晚期,七品芝麻县令也能“盖安座而得,无薄书刑杖之劳”。再有钱的王朝也经不住蛀虫们这么吃。

“奇葩奏折”泛滥。首先出名的毛病就是长。明太祖年间,那篇“招打”的奏折也不过1 7000字,然而放在“万历中兴”年间只是小儿科。比如平定播州之战后,主帅上的《叙功疏》有60000字。比字数更坑的是内容不着调。大臣们写奏折排比辞藻信手拈来,各种引经据典,不整晕皇帝不罢休。比如万历十九年侯先春的《安边二十四议疏》,全文都是或对偶或排比,可怎么“安边”没说。

这么费力又不靠谱的东西,为何如此流行?官员算盘精明着呢:皇帝怠政,官员也尸位素餐,但样子总要摆好。一篇“奇葩奏折”写好,就是“辛勤工作”的遮羞布。于是大明朝上梁不正下梁歪,行政效率可想而知。这坑国的效果,正如近代学者许同莘所言:“历代文章公牍之弊,及国家受士大夫之害,无过于明人者。”

城市繁荣,灾没人救。大学士于慎行曾感慨:北京城里的小販们都常见有百万身家,比他这个“阁老”都有钱。那是不是万历年间的大明各地都这么繁荣?万历四十四年,山东诸城县举人陈其猷的《饥民图》揭开了真相:出诸城出发离家20里,满眼是饿殍遍野的景象,可不远处的北京城里依然到处是“声歌诱耳”“繁华夺目”。

而陈其猷所描述的景象,当时并非孤例,《明经世文编》里就记载了大量万历年间“灾情荐至”“民食土矣”的景象。但朝堂之上,无论万历还是群臣始终不见有什么反应,更不见有紧急的赈灾策略。明王朝的灾情预警能力,乃至抗风险能力,就在这满朝的“磨洋工”间降到冰点。

再比照接下来,晚明灾害四起,民乱四起的景象,万历年间的这些“灾异”,是多么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败亡伏笔。

猜你喜欢
奏折万历中兴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谢彩霞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中兴通科0元购中兴通税讯60%股权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的内务府相关的奏折
俞义方不再担任 中兴手机中国区总经理
雍正朝奏折制度发展概述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