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多元化干预模式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情况与黄疸指数的影响

2020-09-02 10:15张超菡刘帅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7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机体

卢 平 张超菡 刘帅帅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1 儿科 2 中医按摩科 3 儿科推拿室 466000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黄疸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影响患儿脑部发育,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新生儿脑部发育、神经行为、身高体重等生理功能均有着不利的影响。常规新生儿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达到临床预期。有研究指出[1],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促进病情的快速转归。本文旨在观察早期多元化干预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症状体格、血清胆红素测定等检查确诊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纳入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新生儿母亲产前检查正常,单胎足月新生儿。排除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儿,新生儿母亲在妊娠期间伴有并发症者,出生时伴有产伤、窒息、感染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胎龄(39.81±1.03)周;剖宫产13例,顺产30例;出生时体质量(3 455.26±231.26)g。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胎龄(39.79±1.01)周;剖宫产11例,顺产33例;出生时体质量(3 450.13±230.52)g。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干预方案,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护理及哺乳知识普及,讲解新生儿黄疸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密切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及哺乳情况,嘱咐患儿母亲禁食辛辣、酒等食物,维持患儿臀部、脐部、皮肤清洁,观察患儿皮肤色泽,黏膜、巩膜情况变化。观察组增加早期多元化干预模式:(1)促进成功母乳喂养,鼓励监督母亲进行母乳喂养,8~10次/d;(2)抚触,调解室温在24~28℃,患儿平卧位,全裸,医护人员按照头面—胸腹—四肢—背部顺序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力度保持适中,以新生儿感觉舒适无疼痛为宜,15min/次,3次/d;(3)游泳,患儿出生时间>24h,在进食60min后进行,水温控制在39~40℃,15min/次,2次/d;(4)预防性光疗,24h内胆红素水平>103μmol/L即给予蓝光治疗,清洁光疗箱,温度适宜,湿度调整至50%~70%,佩戴眼罩,遮挡会阴、肛门及阴囊部位,治疗12~18h后间断8~12h,连续治疗72h;(5)穴位按摩,选穴:山根穴(轻按)、涌泉穴(重按)、天枢穴、气海穴、中脘穴(顺时针按揉)、肝俞、胆俞、脾俞(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穴位1~3min,2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对比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退黄时间及黄疸指数。

2 结果

2.1 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排便时间<6h及6~9h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排便时间>9h患儿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对比[n(%)]

2.2 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36h及36~48h者均低于观察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48h者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胎便转黄时间对比[n(%)]

2.3 胎便退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胎便退黄时间<48h及48~60h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患儿,胎便退黄时间>60h者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胎便退黄时间对比[n(%)]

2.4 黄疸指数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生后3、5、7d黄疸指数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黄染等。临床研究表明[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为60%~80%,在新生儿疾病发病率中占据首位,严重危及新生儿身心健康。未结合胆红素又称为间接胆红素,主要是由网状内皮细胞释放胆红素与清蛋白可逆性联结后产生,具有神经毒性,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易被未结合的胆红素穿过,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极易导致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严重时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幸存者亦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引起患儿出现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力落后等情况出现。

表4 两组出生后黄疸指数水平对比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胎便退黄时间、黄疸指数水平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新生儿干预基础上应用早期多元化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排便情况,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疾病恢复。临床分析认为,与观察组进行多元化干预有关,模式内通过促进早期进行母乳喂养,其能够使新生儿保持充足营养,避免体重丢失,同时能够促进胎粪尽早排出,抑制胆红素肠肝循环,缓解病情;对新生儿进行抚触能够通过刺激机体迷走神经,促进胃肠道内激素水平的提升,调节胃肠蠕动,加快胆红素的快速排泄,产生降低胆红素水平的效用;游泳时水波及温度能够对机体产生按摩及刺激,通过促使外周毛细血管及皮肤扩张,改善新生儿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游泳时持续的被动主动刺激,能够对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间接的刺激,加速机体胰岛素及胃泌素的快速分泌,提升患儿的吸收功能及消化功能,加速肠蠕动,通过游泳活动能够增加患儿的能量消耗速度,提升患儿对养分的需求,提升机体消化功能,增加新生儿排便次数及排便量,产生调节胆红素水平的效用,同时,游泳能够通过调节机体内白介素-6、白介素-8、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血清胃泌素水平产生调节机体消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效用,游泳时水平应保持在39~40℃,适宜的温度能够更为有效地调节新生儿新陈代谢水平及血液循环[4];蓝光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治疗方案,主要通过特定的波谱光诱导胆红素异构化,降低胆红素毒性,加速胆红素的排出速度,预防性光疗在患儿胆红素水平>103μmol/L即应用,此时患儿症状并不明显,能够更为快速而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疾病转归;穴位按摩通过调节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皮肤神经反射性,促进患儿脑神经发育及脊髓排便中枢兴奋,提升新生儿胃肠运动及小肠吸收功能,促进胎便排出[5]。

综上,早期多元化干预模式通过抑制胆红素肠肝循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肠蠕动及胆红素排泄等,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效果显著,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改善黄疸指数,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机体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