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生课堂的实践策略

2020-09-02 06:53马玉芬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磁铁物体科学

马玉芬

科学学科实践性强,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进行引领,以此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生课堂的打造,旨在围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科学,认识科学方法,增进合作与分享,促进学中做、做中思。

一、营造探究环境,顺应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需要良好的心理认知环境。科学课堂,教师要关注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科学的乐趣。如关于葱叶的探究,可以通过创生课堂,让学生去了解葱叶的特性,制作筒状模型,检验和讨论仿生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设计和探究仿生方案。一些学生关注葱叶的形状,一些学生关注葱叶细胞的结构特点,一些学生对筒状模型很感兴趣。这些不同的探究主题,丰富了创生课堂的趣味性,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组和生成。事实上创生课堂,教师是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搭建学习环境,引领学生参与到科学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中。对一些复杂问题要进行共同讨论,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自主交流和互助学习的意识。

二、抛出探究性话题,增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科学创生课堂上,提问的引出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条件。课堂提问如何来设置?有效的提问不是一般谈话,而是要激发和引领学生去思考,指向学生的主动合作与探究。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效的?问题的提出要能够引导学生去学习,能够让学生产生困惑,并从小组交流中化解难题,获得学习体验,增进学习驱动力。如在关于“沉与浮”的课堂创生中,我们设置三组实验材料,分别装在不同的袋子中,分次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第一个袋子里,有木块、石头、塑料泡沫、铁钉、橡皮、胡萝卜、牙签等材料,这些材料无论在外形、大小、轻重上都具有差异性。将这些材料交由学生,分别将之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物体在水里的沉与浮因素进行辨析。有学生认为,轻的物体会漂浮,重的物体会下沉;但对于大块塑料泡沫,比小钉子重,但却漂浮在水面,小钉子小,却沉入水底,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学生感到不解。接着,我们投入第二个实验材料袋子,有五个瓶子,大小不同,但重量相等,将之放入水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有学生发现,重量相等的物体,大的会漂浮,小的会下沉。最后,拿出第三个袋子,里面是重量不同、大小不同的五个瓶子,再次让学生观察实验后得出结果,有学生归纳出重的物体会下沉,轻的物体会漂浮。通过三组实验材料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种类物体的漂浮与下沉情况,在具体操作中,形成对物体漂浮、下沉的感性认识。我们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对不同物体沉浮现象进行交流,让学生去揭示浮沉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浮沉的现象,理解了浮沉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激活了科学思维,分享了学习成果,增进了科学探究内驱力。

三、注重探究方法的归纳,提升创生课堂效率

在小学科学创生课堂构建中,要联系学生认知、心智发展实际,对科学探究方案的设计要周密、科学、可行。通常结合探究话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开展话题讨论,增进交流后细化探究方案。科学探究需要讲究方法,如探究计划的制订,探究步骤的设计,探究方法的选择,相关保护措施的完善等。依托探究话题,围绕猜想与假设、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细化探究方案;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方法的学习,如“公平对照法”的运用,对哪些量保持不变,对哪些量进行动态调控,以此来检验实验结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关于磁铁的探究活动中,先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实验方法,接着,引入碎磁铁,聚焦生活中碎磁铁不能复原利用的情景,引发学生探究碎磁铁如何再利用?在创生课堂构建中,学生回顾完整磁铁的性质,对照迁移到碎磁铁性质的探究体验中,让学生从类别探究中推斷有哪些属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实验方法上鼓励学生拓展视野,从不同视角进行多次反复实验,找到证据得出结论,分享科学探究的学习精神。当然,在创生课堂科学探究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给予及时的点拨,提高实验探究的效率。

总之,创生课堂的搭建,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探究的心理环境,依托小组合作、分享、互助等方式,实现对科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养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猜你喜欢
磁铁物体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科学拔牙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