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环境下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直播探析

2020-09-02 14:46杨熙帆
传媒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媒体融合人文关怀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实现了融合发展,二者之间优势互补,为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简要概述了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特点,从公信力、记者能力、新闻质量、新闻真实性四个方面提出了当前环境下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直播;新闻公信力;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02

一、引言

现场直播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闻直播形式新颖,能够生动的向受众展现事件现场全貌,进而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数据表示,2019年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所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共27万条,覆盖国际民生18个领域,新增新媒体平台8251个,给媒体行业带来了大量的事件信息。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新闻传播逐渐打破了技术、设备的局限,媒体行业新闻制作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也逐渐增多,传统媒体的转型使得大量的电视新闻被剪辑成为关键片段,使得新闻事件的传播范围有效扩大,新闻影响力大幅增强。新媒体传播突破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且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受众可以就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身的见解,使得越来越多的受众将新媒体平台作为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进而为媒体人提供大量的新闻策划素材,使新闻内容更加完善。近年来,大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的了解多来源于微博、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新闻现场画面大多来自社会大众,公民的新闻意识正逐渐增强。

三、媒体融合环境下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报道内容公信力不足

突发事件的产生与国家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传统媒体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具有高公信力的特点。但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各家媒体就同一事件所制作出的新闻节目所体现的关键信息大相径庭,为迎合受众喜好将不具备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直播报道,使得媒体公信力大幅削弱。

(二)新闻记者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直播对记者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除需具备专业基础技能外,还需要拥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然而当前环境下,许多新闻记者面对事件现场和镜头时缺乏理性,在直播过程中往往无法流畅表达自身对事件的分析解读,部分记者甚至缺乏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给受众带来了较差的收视体验。

(三)新闻内容质量偏低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突发事件的隐匿性正被大幅削弱,事件信息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被网民无限转载,部分媒体无法深入事件发生的现场之中获得更多的事件信息,多以转载其他媒体新闻的形式对新闻进行改编报道,使得当前媒体报道的内容同质化现象极强,造成新闻传播片面化[1]。

(四)失实性新闻较多

传统新闻从制作到传播需要层层过审方可达到播出的需求,为事件传播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提供了保障。而融媒体环境下,大部分媒体缺少对新闻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的环节,使得社会中失实性新闻较多,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失实性新闻会对受灾区域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极易引发社会的恐慌。

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直播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媒体行业应积极建立起舆情监控机制,利用传统媒体高公信力的特点,对社会舆情进行正面引导,从而有效提高官媒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传统媒体在直播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自身权威性与专业性,尽可能的设置大时段新闻专栏,由节目现场主持人、现场记者、权威专家等共同构建直播架构,并在事件发展各个阶段的新闻直播中体现出事件沉淀的过程,稳定大众的不安情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疫情传播不断扩张的形势下,社会大众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制造恐慌言论的情况,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央视新闻1+1》栏目组针对疫情事件开设了大时间段现场直播连线节目,在主持人白巖松的引导下,现场记者向大众展示了疫情现场的真实状况,一线医务人员、机动人员、专家等为大众介绍了治疗状况、疫情拐点预期、防控的建议等,同时向大众展现出了对抗疫情的信心;白岩松在与现场人员进行客观的讨论后,又向社会大众提出了呼吁,从而有效增强民众重视程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社会恐慌。

(二)提高出境记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直播条件较为恶劣,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媒体记者在进行现场连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被环境因素和心理状态所干扰,从而影响出镜报道的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一线记者应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在知识常识积累、政策导向、口播能力、现场反应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促使自己在直播过程中,能够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语言连贯顺畅,有效提升群众对自身的喜爱,吸引受众目光,加强群众对突发事件的正确认知[2]。

另外,出镜记者应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在新闻事件直播过程中体现出对当事人的尊重,避免出现语言中伤他人的情况给其造成二次伤害,使媒体暴力严重破坏新闻传播的本质。2017年某幼儿园虐童事件在各路媒体的疯狂报道下全民发酵,一时间造成社会上学生家长陷入过度恐慌之中,在新闻现场直播过程中,部分记者缺乏对受害人心灵的保护观念,仍在为提升新闻效果对受害人展开无理采访,一些不良人士、营销号等利用记者传来的现场画面过分解读事件,将社会大众引入了错误的舆论当中,对社会稳定形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坚持“内容为王”

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为王”应该成为媒体行业始终坚持的准则,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体现新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促使社会大众对突发事件发展各个阶段所体现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自省。

媒体人应借助融媒体时代的优势,在新闻策划时利用大数据对事件进行剖析,第一时间将内容需求反馈给现场拍摄团队,使拍摄团队能够有目的性的向受众展示最为直观的现场画面,令受众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形势;新闻策划人应对受众心理和疑问做出预测,要求现场记者对受众疑问进行全方位的解说,为受众心理提供导向。当前媒体环境中,缺乏对事件跟踪报道的媒体团队,使得大众对突发事件的了解不够完整,使得新闻质量存在严重的缺失。2019年凉山“3·28”森林火灾事件,使得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牺牲,此次火灾的发生主要有三个重要新闻信息,火灾扑救、火灾损失、火灾发生原因的调查,澎湃新闻在此次事件中利用其新媒体账号始终坚持对事件的跟踪报道,到2020年清明节仍坚持对此事件进行后续发展的直播报道,引起了大众的回顾与反思,也为社会提供了该事件发展的完整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澎湃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四)整合资源,剖析事件真相

媒体是群众获取突发事件最权威的渠道,新闻工作者应在注重突发事件时效性的同时,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在“全民记者”时代下,新闻信息呈井喷式展现在群众的面前,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媒体融合的劣势,在非常时期传播虚假信息,给身处事件中心的群众带来恐慌,极易进一步引发新的社会事件发生,给救灾带来不便[3]。2015年天津爆炸事件发生后,即传出了“方圆两公里内群众撤离” “爆炸物有毒气体两点飘到市区”等虚假消息,一时间给天津市即周边城市的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恐慌,给救援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媒体若无法辨别虚假消息进行错误的报道,将引发大规模群众展开不必要的迁徙、囤货等活动,进而扰乱市场和社会治安,对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国内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和谐因素,媒体融合环境下,社会大众获得新闻事件的速度越来越快,给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挑戰。媒体行业应积极利用融媒体工具整合信息,剖析事件真相,借助出镜记者带来的现场直播遏制谣言,坚持内容为王使得新闻报道具有连贯性;同时传统媒体应发挥自身权威性优势,提升真实新闻传播的公信力,进而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伟.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现场直播与突发事件报道[J].科技传播,2019,11(07):26-27.

[2] 赵雪.大数据时代关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研究[J].科技传播, 2019,11(23):59-60.

[3] 蔡萍.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直播如何发力[J].视听纵横,2019(06): 78-80.

作者简介:杨熙帆,男,汉族,广东丰顺人。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媒体融合人文关怀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