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地市级党报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

2020-09-02 14:46储著坤
传媒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采访技巧新闻采访策略

摘 要:在各种新闻活动中,采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报纸发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升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如果记者的采访技能不强,缺乏问话技巧,则对于新闻素材的价值很难真正挖掘出来,也不能有效应对采访中各种突发事件。本文探讨了地市级党报记者如何提升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的相关策略,以期使新闻记者真正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新闻采访;党报记者;采访技巧;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02

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实践性的活动,新闻采访能对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特点进行展现。地市党报记者若是不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则很难对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提供保障,使新闻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对于地市党报记者而言,基层干部群众是其主要的采访对象,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工作则是其采访的主要内容,会极大地影响到本地区工作的开展,对全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如何才能将党委政府的指示和要求及时准确、及时的宣传出去,真正的反映群众的呼声,这就需要党报记者在采访中具备一定的问话技巧,拥有深厚的采访素养,这样才能使采访的新闻素材更具价值。

一、地市级党报记者问话技巧的重要性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对党的政策执行、政治路线进行宣传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密切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传递国内和国际上的重要信息。对于党报记者而言,掌握好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非常关键。

出众的新闻采访技巧能使记者所获取的新闻素材更加真实和有效。有效的沟通技巧能不断拉近人与之间的距离,将受访者的心扉打开。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党报记者通过采访人大代表,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宣传。为避免采访过程中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通过运用高明的问话技巧,能够向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传递党的方针和政策。

二、地市级党报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一)准备工作不充分,无从提问

作为最基层的记者,地市党报记者往往会接到很多临时采访任务,采访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地方党委政府重大会议,领导讲稿中常常会一笔带过所介绍的问题或经验。为了对讲话中某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总结和宣传,地方党报会策划一个主题,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解读。有时采访工作在会议刚结束时就要马上开展,若在接收采访任务时候,记者能提前判断,做好充足的准备,多准备一些问题,就不会出现现场无从提问的情况。

(二)问话抓不住重点,缺乏新闻敏感度

地方党报记者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策划采访,无论是指导性还是针对性都要极强,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报道。在把握精神的同时,记者还要将问题的重点抓住,根据采访主题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而目前很多记者恰恰欠缺这一点。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提问。采访成功与否,往往与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效得当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新入职的记者因为实践经验匮乏,在采访过程中很随意的进行提问,缺乏严谨性,使受访者对相关问题不能很好的回答。

三、提升地市级党报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的策略

(一)完善采访思维,巧妙切入主题

首先,完善采访思维,从多维度深入开展采访工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地市级党报为了进一步发展,突出重围,则需要记者重视采访的切入角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为了使采访技巧更加独特,使用逆向思维。不能单纯的从正面看待人和事,而是要将问题和假设从多角度提出。通过和被采访对象互换身份,所呈现的观念和想法也会有所不同,这样会取得更加客观的采访效果。

其次,巧妙切入主题。为了取得较好的采访效果,在采访中应将受访者的兴奋点和兴趣点迅速找出,寻找共同的话题。具体包括受访者的饮食习惯、性格作风、思想感情和政治立场等等。结合不同的采访对象,斟酌问话的切入点,只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才能问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样才能对所需要的新闻素材及时了解。针对当前地市级党报的发展情况,总体上的新闻采访要积极构建良好的氛围。比如,如果采访对象为草根人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则应从新闻采访的背景布置入手,尽量能够选择符合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这样能有利于进行人物的刻画,鼓励采访对象在现场中能够将更加真实的自我展示,这样才能够提升采访质量;另外,还应重视从细节入手,选择能够符合采訪氛围的问话以及道具等,主要是能够使被采访对象快速融入采访活动中,保障新闻采访的时效性。

(二)明确全局和局部、采用粗细结合的方式

首先,对于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要很好的把握。采访前要对采访目的进行明确,同时,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通过全面的设计采访活动,使整个采访活动能够顺利的、逐步推进的完成。其次,采用粗细结合的方式。针对地市级党报的新闻采访,记者应重视采访的形式,注重粗细结合,并能够有效把握问话的速度以及节奏情况,以便更加有效地突出重点。应该重视和被采访者的互动情况,避免出现记者一直不停问话,而被采访者缄默不语的局面。比如,首先弄清楚本次采访的目的,从而能有效进行提前规划,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某个问题角度的集中采访,有效保障采访目标的实现。在比较长的采访环节,记者要提前准备好问话内容,这样才能使采访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在提出诸如以下此类问题时,如“您是如何将该思想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为了防止采访对象泛泛而谈,党报记者需要如多问几个“如何解决工学矛盾?” “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们能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通过运用粗细结合的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采访效果。

(三)巧妙设计问题,保障采访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作为一种高明的采访艺术,提问方式科学,能增强采访的有效性。党报记者在采访之前,需要对提问的问题精巧设计和全面构思。首先,对受访者的性格以及对于国家政策是否具有特定的倾向性要充分了解,采用迂回启发的方式。在采访时经常会遇到拘谨的对象。采访这些人物时,应提前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和掌握对方一些的个性特点,这样在采访过程中,才能快速进入切入点。其次,为了保证在采访中能全面展开问题,要基本了解所提出的问题。比如,在某件重大事件的跟进采访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上弄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不要对于案件的法律判决妄下评判,而应该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来交谈,党报记者则是能够有效进行这个案件的归纳总结,可以结合实际来有效进行情境重现。而后,可以让专业人士从专业角度来解释,并结合自身的理解来请教专业人士。反之,在新闻采访环节,如果不重视这个尺度,则容易将案件拍成社会事件,这样就违背了采访的初衷。

(四)掌握提问技巧,提高记者采访的专业性

首先,開门见山。一般采访都有很短的时间。这样采访时无需绕圈子,直接了当的提问。其次,引激并用。有的采访对象对自己的工作司空见惯,认为是分内之事,没有谈的必要性,也没有什么好谈的。遇到这类采访对象,需要引激并用。通过类比,启发对方联想,通过谈对某些工作的观点和看法,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引出。还有的采访对象,想法多工作经验丰富,但就是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还有的被采访对象因为其他原因,不愿意谈或不想放开谈,虽然谈了,也难免打“官腔”、说些客套话。针对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对方能真正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作者应适时提出一些尖锐的,不能回避的问题。最后,实时验证。在采访时也会遇到被采访对象掌握不准事件或细节,具体时间和数字说不清楚的情况,尤其是采访自己不熟悉的或者某些专业领域时,不单单需要记者仔细记、认真听,同时在提问过程中,还要反复求证某个模糊不清的字、词、句或专业术语。为此,党报记者应增强新闻敏感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运用专业的术语,和被采访对象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结论

作为地方党报记者,应不断提高自己在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牢记党报记者使命,对有价值的党报新闻素材充分挖掘,以正确、及时的传达党的思想纲领。

参考文献:

[1]齐伟.如何提升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6).

[2]苟正彬.如何提升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9(01).

[3]刘晓芳.记者在采访中的沟通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8(25).

[4]孙鸽.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8(14).

[5]曾敏.电视台记者新闻采访技巧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8 (17).

[6]王娟.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J].传媒论坛,2018 (15).

[7]朱维青.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04).

作者简介:储著坤,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研究方向:新闻采访。

猜你喜欢
采访技巧新闻采访策略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一位新华社记者谈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突破技巧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