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突发事件下网络谣言的媒体应对

2020-09-02 14:46山擎天
传媒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媒体突发事件

山擎天

摘 要: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底增加手机网民6433万,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时人们的信息交互。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对事件高度关注和对新发事件不熟悉等特点,导致网络上出现相关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对于突发事件时谣言应对,政府、相关机构、媒体、网民需要共同努力,把握谣言传播规律,断绝谣言不良信息源,增长民众科学素养,加强事件相关宣传,方能破除。

关键词:突发事件;谣言应对;传播规律;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2

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谣言大量产生,究其原因,一方面为人为因素,即因个人对于事件中某方面不满、无聊等个人因素而捏造、发布扭曲事实的信息;另一方面,涉及个人或团体利益问题,发布帶有主观导向的信息,有利于其利益获取而不惜损害公众利益。根据谣言的目的性不同,产生危害性也是多方面的。

一、突发事件,谣言具有多种危害性

信息时代,谣言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网络,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等现代化的社交方式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传播途径。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较2017年底提升3.8%。[1]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一般情况下,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特殊事件和政治事件易爆发网络谣言。而在冬季流感高发时期,也给网络带来不少不实言论,特别是涉及疾病治疗、预防等医疗健康领域,更是谣言的“重灾区”。

新时期,网络谣言除了一些传统特点外,还具备一些新的特点。[2]

(1) 严重危害性。对于特殊时期,容易是人们产生恐慌心理,对于健康类谣言,更容易使人造成健康损害,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2) 传播迅速。一些具有较强新闻性事件中,易滋生网络谣言,这些事件由于涉及公共利益,特别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危,所以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网友一旦认同谣言的观点,易快速转发、评论,使得谣言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让人无法辨认信息真伪,从而盲目相信网络信息,反而对于真实信息产生屏蔽心理。

(3) 具有较强迷惑性。比如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可以除雾霾、消灭空气中的细菌生理盐水的杀菌效果会使人自然联想到杀菌,所以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纷纷效仿的预防方式。网络依托网络的各个传媒平台、APP,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作混淆视听的文字、视频,进行分发、传播,对大众具有巨大的迷惑性。

(4) “复制效应”使得其破坏性强。网友之间一传十,十传百,使得谣言能快速对社会某个方面进行破坏,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造成人们恐慌心理。

当前,农村是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主体,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占据全国总人口数的约50%。基于我国科技水平提升,网络基础建设与智能终端(手机)的普及水平较高,使得人们在农村获得实时信息更为便利,信息面更为广阔。但在农村,人们整体科学素养偏低,学历偏低,农村的人口学历与知识水平与大城市的人有明显差距,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对于谣言的鉴别能力较弱,容易被谣言引导,产生恐惧心理,加之邻里间传播信息能力较强,会使得谣言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难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当地政府与媒体在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于地方谣言监测与控制,一旦谣言得以传播会使得控制变得更加困难。但谣言同时让人们对于网络信息有了更多的思考,让人们对于科学知识有了新的需求,也让农村人口对于健康、科技等方的科学素养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当地政府与媒体应抓住宣传教育的关键时刻,有针对性地制订宣传措施,致力于破除网络谣言的同时,尽早行动,提升政府公信力。不信谣,不传谣,自然而然做到抵制谣言的同时,从源头和传播途径上掐断谣言传播的主渠道,让我国的农村广阔大地在特殊时期免受网络谣言的侵害。

二、网络谣言的媒体应对策略

(一)权威媒体起主导作用

媒体对突发事件有着破除谣言、正视听的作用。突发事件时,一切有关信息都显得极为重要,这时候最好的辟谣或扩散“管道”,就是权威的新闻媒体,以一对十、以一对万地廓清真相,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向广大人群最关注的对象,阐明事实。

新媒体时代兴起的当下,传统媒体的传统发布渠道已被新媒体所取代,但其权威性、真实性却是众多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在突发事件时,各大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官方号成为信息发布的主渠道。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坚守舆论阵地,传播正能量,正是权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值得思考的课题。

从权威媒体的传播方式看,虽然其主要为传统媒体,但其内容快速分发、形成媒体矩阵的仍然是其开通的新媒体平台。而在信息内容鱼龙混杂的新媒体平台,权威媒体毫无疑问是信息的一枚“定海神针”。

近年来,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各种谣言的时候,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及国内各主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发声,以鲜明的立场、权威的解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力地驳斥了网络谣言,传播了正能量,牢固地树立了意见领袖的地位。[3]

在宣传的同时,要注意到,由于大多数科学知识可能呈现的是专业的方式,因此,要善于用活泼、亲民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如《是真的吗?》节目也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揭穿了一些谣言,激发了观众关注科学的兴趣,破除了大量“科学谣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推动监管治理

为推动辟谣工作常态化、专业化,整合辟谣力量,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同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各自辟谣平台,由当地政府主导,联合科普作者、媒体、网信部门,实时、动态监管网络谣言,及时惩戒不良发布者,净化网络环境。

“谣言最好的结束方式是公开”,所有辟谣就是结束谣言的方式之一,用事实击破谣言。网络时代,谣言有了许多新形式,特别是结合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的综合新媒体产品,如加入某爆炸现场的视频后称当地发生了爆炸,拍摄下冰雹的视频后就说当地下冰雹等,十分具有迷惑性,让许多人信以为真。因此,辟谣工作不能太死板,利用多媒体、多平台发布辟谣内容,用谣言传播的方式击破谣言。拓展辟谣途径,用媒体推动政府舆情监测,加大对谣言的監控力度,做到出现谣言就时时击破。而作为传统媒体也应发挥议程设置作用,针对谣言设置辟谣专区,对引发谣言的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辟谣解读,引导舆论向正向发展。平台要加强对“大号”的监管,让其协助政府进行辟谣工作,利用他们的广泛影响力影响网民,如微博的“大V”、B站UP都是对于年轻人辟谣的好途径,有许多政府号,如平安中国等已经开始相关工作,效果显著。

媒体不应忘记自己的舆论监督职责。对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应该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职能部门及时提出合理质疑,解答民众关心的问题,而不只是做好“传声筒”。唯有如此,才能增强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在面对谣言时加快辟谣进程。

(三)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我国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

健康素养是人们获取、理解和利用正确的健康信息的能力。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公民科学素质不高,直接提供了谣言滋生的土壤。只有主动提升科学素质,才能提升对科学谣言的“免疫力”,从而阻止谣言的进一步传播。然而,科学素养提升需要科普作者及时创作科普作品,媒体及时针对事件策划科普内容,通过建立起的内容快速分发渠道进行多平台分发,使得正面引导到达民众耳边,成为人们的科学素养的教科书。

培养公众质疑精神,使得谣言不攻自破。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形成共同体,积极参与正向信息传达,传播科学知识与正确的信息,社会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破除谣言将越容易,谣言制造者的生存空间也会越小,网络环境将得到极大地净化与提升。

三、结语

治理谣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应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扩宽传播渠道,堵住利益黑洞,提高百姓科学素养,推动政府监管治理,谣言端口在哪我们就对准哪,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为宣传工作赢得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于朝晖.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网信军民融合,2019(09):30-31.

[2]杜一鸣.网络谣言传播主体的社会动机与应对策略[J].传媒论坛,2020,3(01):167-168.

[3]张高.新媒体环境下的谣言传播及应对[J].视听纵横,2016(05): 107-108.

猜你喜欢
媒体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